前段是“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这几天又迎来了“糖高宗”、“油不得”……如果要评选一个国庆节后的居民消费关键词,那肯定非“涨价”二字莫属。
尽管多数网友对加息、CPI、负利率等等不甚了了,但从年初到年末,“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一不涨,直接刺痛他们的神经。在一切皆涨唯有工资原封不动的年月,“能省就省”成为王道。
货比三家,搜罗特价商品;趁低吸纳,囤积日用品、团购批发生活用品;以其他东西替代涨价物品,力图将生活成本降到最低……涨价大潮正催生着各种各样精打细算的族群们。
囤油囤面的“海囤族”要囤的也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是一种安全感。抠抠族、“海囤族”也折射出了民生焦虑。这场与CPI的“民间赛跑”,究竟是否必要?
谁在涨?
涨价蔓延至终端商品食品价格成未来物价“疑问手”
不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粮价、菜价都在不断攀升。杰富瑞金融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肉价涨到20年来的最高值。同时,食用油价格上涨近20%、食糖上涨55%。这些大宗农产品价格上涨直接导致下游产业链的价格上涨,面包、蛋糕、巧克力、饼干价格纷纷上涨,有的企业采取不涨价但减量的做法来减少成本。
咋应对?
“四大族群”应时而动
“囤囤族”高筑“粮台”
棉布、卫生纸、奶粉、糖和食用油,不断传出涨价消息的生活必需品,令不少精明的省钱达人赶在涨价前快速出手。这些囤积生活用品的达人被形象地称为:囤囤族。不少囤囤族能将一些可存放的物品买够一两年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