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民族英雄金振中(资料片)
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在向记者讲述父亲的传奇经历(向明超 摄)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纪念日。近日,记者在河南省固始县工会采访了55岁的职工金天愚先生,他就是发生在1937年7月的卢沟桥事变,率部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第一枪的抗日英雄金振中之子。在接下来的接触采访中,从金天愚娓娓道来的言语中,记者深深的感受到这位抗战民族英雄,曾经叱咤疆场英勇杀敌的爱国之心。正是金振中,率部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打响唤起四万万人民奋勇杀敌第一枪的,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
金振中与“卢沟桥事变”
金振中,河南固始人,1904年生于贫穷之家。从1924年投入冯玉祥所领导的西北边防陆军干部学校起,至淮海战役结束时止,他先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旅长,军部上校附员等职。
1936年春,时任国民党29军110旅219团3营营长的金振中奉命率领接替宛平、卢沟桥防务。
1937年7月7日漆黑的雨夜,日军在卢沟桥警戒线内演习,妄想偷袭宛平城。因守备森严,无隙可乘,便捏造丢失士兵的谎言,要求进城搜查,遭到金振中的断然拒绝后,开始向中国守军开枪。“震天动地的枪炮声穿落我城桥,同时守城的各连长纷纷向他报告:日军队伍如潮水般向我阵地扑来。我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只要接近我阵地百米以内,以猛烈火力消灭之,决不放来犯者生还!”在固始县史志研究室编印的《民族的脊梁》中,详细记载了金振中描述的自己亲历的“七七事变”。
金天愚告诉记者,父亲金振中在指挥追击逃跑的敌人时,被手榴弹炸断了左腿,子弹从左耳钻进,右耳下穿出,后来被随从送到河北保定斯诺医院救治。“父亲住院的消息传出后,全国各界纷纷前来慰问,最让父亲感动的是,毛泽东派人专程来探望他,还送了一个刻有‘抗战先锋’字样的银墩,只可惜现在找不到了。”提起这段往事,金天愚又是自豪又是惋惜。
“那么多部队都在撤退,一忍再忍,没人敢打,可我父亲敢率部打响这第一枪,我为有这样有民族气节的父亲感到骄傲。”金天愚激动地说。
金振中遗嘱:把骨灰安葬在卢沟桥下
1985年3月1日,曾经叱咤疆场英勇杀敌、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金振中,永远地离开了自己深爱的亲人。家乡人民对这位抗战英雄的敬重,让儿子金天愚至今都难以忘怀。 “父亲的追悼会是3月5日在固始县文化馆举行的,当时只通知了县有关部门和亲朋好友,没想到很多群众也自发赶了过来,1000多人站满了大厅,很多人都冒雨排在外面。”金天愚清晰地记得追悼会时的情景。
3月初,春寒料峭,当天下着小雨,捧着父亲骨灰的金天愚站在敞篷卡车上,看到不大的固始县城大街挤满了群众,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夹道里还有人按照当地风俗放鞭炮为金振中送行。金天愚说:“其实从县文化馆到火葬场不到10公里,送葬的车队竟走了两个多小时,车走得很慢很慢……”严寒没能阻挡当地百姓对抗日英雄金振中的崇敬,从前来吊唁的群众身上,金天愚看到了父亲在百姓心中的位置和价值。
根据父亲生前留下的遗愿,1985年8月14日,金天愚怀抱父亲骨灰进京。作为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的活动之一,在卢沟桥畔举行了金振中骨灰安葬仪式。
“后来卢沟桥附近的群众自发筹款3700多元,为父亲立了一块3米高的纪念碑,还把父亲的抗战事迹刻在了碑上,看到群众对父亲的崇敬我心里真得很高兴。”金天愚激动地说。
记者来到金天愚家中的客厅里,看见墙壁上挂着“民族英雄”四个大字的条幅引人注目。金天愚说:“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第一任馆长郭景兴题的词。”
“这辈子听从父亲的教诲,我做到了问心无愧,对得起父亲。”回首过去,金天愚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
采访结束时,金天愚拿出自己精心整理的厚厚几本资料,说希望把它当作另一笔精神遗产传给儿孙。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向明超)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