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地震局系统的前兆台网的任务,就是要把震前的信息抓住,为预报服务。如果地震预报能在震前发出,那么采取措施、回旋的空间就比较大。如果没有震前预报,我们就只有抢救的余地了。
根据日常经验,人们可以容忍天气预报的虚报。但地震预报则不同,如果你报了地震,人家要采取措施,供电部门要拉闸,煤气供应要中断,居民要住到室外等等。地震预测信息还会引起心理上的恐慌,所以地震预报是非常慎重的一个事情,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地震预报要做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这主要是三个方面:地震专业部门、科学家要有一个准确的信息或者比较准确的信息;政府要有果断、科学的决策,这个决策是有风险的决策;第三,在地震预报没有过关的情况下,公众要支持理解。
《瞭望》:但是,地震可不可以预报是有争论的。
宋瑞祥:地震的发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它必然要来,不是这里来,就是那里来,我认为人类要认知这一点,学会与地震共存。1966年邢台地震后,中央为了加强地震工作,把地质部、石油部、测绘局、中科院四大部门中的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工作者,都集中在地震部门。周总理交给中国地震局的任务就是探索地震预报。
预报的目的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类生命财产的损失,我们的任务简单说就是减灾。这项工作不能中断,也不必要争论,可不可以预报没有必要争论。
《瞭望》:现在确实有争论。
宋瑞祥:确实有争论,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这是不负责任。认为地震不能预报,为什么有的地震就成功预报了?
那就是我们对事物及其客观规律还有认识上的欠缺!我认为不是不可以预报,也不能说已经完全可以预报,现在地震预报是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这是个过程。这个过程持续多长时间还很难说,但它是可知的,不是不可知的。通过科学的探索,加上人类文明已经积累的经验,地震预报最终是可以过关的。地震局一直以来就是这样实践的,也是这样努力的。
我们这个部门没有什么权力,也不是什么强势部门,它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部门,所以它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起码的。地震工作者就是大地的哨兵,社会要求准确的情报信息,哪个地方危险,什么时候可能来地震,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很重。
如果地震预报很难,那就依靠专家、依靠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地震预报很难,但为什么有的地震能预报出来?有的专家也有信心可以预报地震。地震工作者不应该有思想上的恐惧与负担,这是不必要的。目前防震减灾的工作还要认真做,还要开拓进取,不能说无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