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增殖放流启动仪式
自6月初开始,山东省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海洋增值放流以修复黄渤海渔业资源。
来自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的消息说,今年全省投入增值放流资金达到3.5亿元,计划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39.1亿单位,扶持10处新的人工鱼礁区、7处新的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和190个深水网箱建设。
6月7日,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启动海洋增殖放流行动,有5.6亿尾鱼、虾苗放流入海。
6月13日,山东省海水研究所在青岛放流3000万只海蜇苗。
6月18日,日照市向黄海放流1000多万尾对虾、梭子蟹、海蜇等各类鱼虾蟹苗。同日,威海市放流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牙鲆等各类苗种1200多万单位。
沿海的烟台、东营、潍坊等城市也将陆续向渤海和黄海放流鱼虾苗。
山东省海岸线超过3000公里,是中国的渔业重要产区。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受水域污染、过度捕捞等诸多因素影响,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严重危及渔业生产和海洋生态平衡。
自2005年起,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6年来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达14.2亿元。
据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黄聿颂介绍,自2005年以来,青岛市在增殖放流累计投资达2119万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3亿单位,回捕放流增殖资源一万余吨。
威海市累计放流、增殖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等渔业苗种20多亿单位;人工鱼礁面积达到15000多亩。
目前,山东省在沿海放流品种近30个,包括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海参、鲍鱼、梭子蟹、海蜇、牙鲆、黑鲷等名贵地方经济种类。
多年来山东增殖放流,使近海渔业资源种群数量明显回升。对虾、海蜇、梭子蟹等品种,已形成了较好的秋季渔汛。
5年来,山东已累计回捕海洋增殖资源18万吨,产值49亿元,直接投入产出比平均达1:17以上。
山东还在近海建设人工鱼礁130余处,在莱州湾、长山列岛、烟台、威海、荣成、青岛等地建设了海底人工鱼礁,成为海洋鱼类及海珍品海底家园。
来源:中国日报山东记者站(记者 鞠川江)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