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孩子,“从哪里来”和“住在哪里”是分得十分清楚的,杨倩依然坚持说:“我就是北京人,我妈妈说我就是这里出生的。”其他孩子开始急了,“我也是北京人,我也是北京人。”
杨倩的妈妈说无论谁问,她都回答自己是北京人。家长的一系列生活细节让“北京人“三个字在这些孩子心中有了特殊的意义,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以化解很多烦恼。
在北京做小生意的徐州人朱希彪也为户籍烦恼,在他做生意的时候,他6岁的孩子就在一张椅子上写作业,很多人认为他的孩子智力超常,因为这个孩子很小就会玩魔方,而且算数特别快。让朱希彪闹心的是,这样好的孩子上不了幼儿园。“园方上来就问你是外地的还是北京的?外地的马上就说满了,谁让咱娃不是北京人。”
“山寨园”占据幼教半壁江山
夫妻双方经营一到几个摊位,一个人凌晨4点去上货,一个人看摊,两人轮流休息,就是一些外来个体商户的日常典型生活图景——他们无暇照管孩子。
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些人看到了这种需求,开始开办一些“幼儿园”,这些幼儿园普遍设施简单,没经过正规注册。在记者走访的农民工心中,送孩子去这类幼儿园是无奈的选择。
2009年7月29日,北京市“完善学前教育体制”专题调研组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非正规托幼机构的数据,并将非正规托幼机构冠以时下流行的“山寨”一词。数据显示,在入园难、入园贵的背景下,收费低、没有正式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数量超过全市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
这表明“山寨幼儿园”已然占据了幼儿教育供给的半壁江山,成为幼教事业发展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山寨幼儿园是指在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由民间兴办、以低端人群特别是农民工学龄前子女为主要收托对象的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山寨园规模普遍较小;从地域分布和生源对象来看,山寨幼儿园多分布在大城市的城乡交界处,主要招收聚居在这里的外来农民工学前子女,也被称为“打工子弟幼儿园”、“农民工幼儿园”,属现有教育体制之外的办园类型。
在张燕看来,这是市场需求诞生出的新生力量,应该加以规范和扶持,而不是打压。“我们旧有的观念里,公立的就是好的,私立的就是趋利的、不好的。这是错误的观念。”
这位有着30多年学前教育研究经历的老教授愤愤地认为:“公立幼儿园现在都已经权贵化,城里人有钱都上不去,何况这些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