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现在很火。文博会的展位可以说是一位难求,许多省市的参展团每天都打电话来要我们想办法增加一两个展位。”深圳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这样告诉记者。
的确如此,经过六年五届的发展,文博会从六年前举办方到全国各地去千方百计拉参展商参展,到现在的“一位难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博会从创办初期频受质疑的一座城市的文化产品展示台,已悄悄蜕变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座国际性舞台。
文博会的这种变化,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文博会展示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文化形象
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对文博会越来越有兴趣,中央领导对文博会越来越重视,这意味着什么?深圳市文博办主任尹昌龙博士说:“文博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战略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它也代表了一个国家战略的形象。大国崛起,不仅仅是经济的崛起,更根本的是要文化崛起。中国要向世界展示一个大国的形象,不仅要展示出自己的强大的经济力量,最根本的是要向世界展示中国富有生机的文化力量。应当承认,过去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文化产品的交易方式都很落后。而文博会的举办改变了这种状况。它提供的平台,不仅可以向世界展示和交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而且通过这种展示可以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加速发展。”
的确如此,一个城市要向全国宣传自己,一个国家要向全世界展示自己,最理想的方式,莫过于让人们身临其境看看它的文化。一年一度的文博会,正是这样一个生动而富有特色的国家级文化会展。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经理叶建强告诉记者,文博会是中国文化的集体检阅和全方位展示,“中国文化从文博会走向世界,而世界也可以在这里了解当今的中国。”
枯燥的数字也许可以最生动地诠释出中国文化产业成长壮大的步伐。首届文博会,展馆面积只有4万平方米左右,标准展位1800多个,600多家企业参展。而到了第六届文博会,全国31个省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将全部参展。据初步统计,各级政府组团将带来近3000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进入交易平台。八大展馆吸引了1797家政府组团、机构和企业参展,一大批龙头文化企业、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文化产业30强企业将亮相文博会,应邀参会的海外采购商已达10680人,分别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等65个国家和地区。展示交易内容涵盖了九大文化产业内容,按照产品分为86类,十多万种展品。世界各国友人在文博会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再是仅仅停留在秦砖汉瓦、故宫长城、苏州刺绣、满汉全席上。来自澳门的创意设计作品、湖南的动漫产品、北京的影视作品、创意设计作品、深圳的动漫游戏、工业设计作品等,都将在这里一展风采。它们都是中国近年来最前沿的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拳头产品”。
可以说,文博会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晴雨表和风向标,人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进的脚步。
文博会使我国的文化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曲建博士对记者说:文博会开创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以前一提文化,都是“文化事业”。文博会举办以后,文化便成了一种产业。“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产品交易”等成了热门词和热门话题。应当说,是文博会使我国的文化领域形成了“事业”和“产业”两个领域。这是文博会用市场机制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案例。在文博会举办前,深圳的文化产业都是依附在制造业上,而文博会举办后,文化产业就从制造业当中剥离出来,成了深圳的一个独立的、新兴的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的确如此,在文博会举办前,中国的文化产品更多的是以观赏性的艺术品呈现在各个展会上和观众面前。而文博会的举办,却让文化产品以市场机制的活力,进入了交易领域。每届文博会,举办方都在“交易”二字上做足了文章。深圳文博会举办之初就定位于文化产业成果的展示与交易,旨在推动中国每年成千上万项文化产品转化为生产力。首届文博会的成功不只表现在31.4亿元的合同成交额,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它向全国提供了文化产业发展可资借鉴的方向,彻底搅动了中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一池春水。
深圳文博会以点对点招商的方式,每年吸引来逾万专业买家。经过6年的运作,其国家级、国际化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品牌已初步建立。5届文博会累计成交2700多亿元人民币,从首届356.86亿元跃升至第五届文博会880.69亿元,成交额快速增长,有力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交易。
在文博会的推动下,2009年11月,深圳挂牌成立了文化产权交易所,为文化与资本的对接搭起了文化产权交易平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加速平台、文化产权登记托管平台等四大平台。书画、陶瓷、玉石、丝绸等艺术品,可在这里交易;文学、影视、设计等作品版权,将在这里转让;文化产品期货、艺术品权益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等类证券化产品,也能在这里交易。文交所的成立,使深圳又有了一个永不落幕的“文博会”。
“深圳在推进文化与市场对接、文化与科技对接、文化与资本对接上,都取得了突破”,在文交所挂牌仪式上,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对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特色给予的精妙论述,也是对深圳文博会作用和价值给予的一个中肯评价。
文博会对提升深圳产业结构起到了引领作用
深圳大学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说:“深圳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经济发展结构有了很大变化,第三产业超过了70%。这说明深圳发展动力的构成由资本驱动型在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这个产业结构和发展动力转变的背后,文博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博会既是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圳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文博会对提升深圳和中国的文化产业起到了引领作用。它对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走向高端、走向前沿、走向国际,还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的确如此,在全球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进入一片恐慌当中,深圳的文化产业却成为经济寒冬里的报春花,逆市飞扬,呈现出一派“风景这边独好”的喜人景象。
2009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继续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作为深圳文化产业旗舰的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其文化销售收入比2008年增长100%,利润增长600%;深圳腾讯集团营收突破100亿元,稳居全国互联网行业首位,330亿美元的市值更令其进入全球互联网行业三甲之列。
深圳文改办主任倪鹤琴认为,文博会不仅改变了深圳的产业结构,而且大力拉动了深圳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文博会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积聚和涵养了文化势能,成了这座城市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的确如此,利用文博会这个重要载体所形成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深圳人获得了许多商机,有力地拉动了贸易、宾馆、餐饮、运输、通讯、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了深圳的综合经济实力,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国际化进程。2008年,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称号;2009年,深圳荣获“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称号,这都说明深圳这座文化创意奔涌的城市获得了国际上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来源:中国日报深圳记者站(记者 陈虹)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