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经过3年酝酿,中央近期终于铁腕出招整治地方驻京办。素有“跑部钱进办”之称的驻京办,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中央此举显示了肃清官场腐败的决心。
其实,驻京办由来已久。早在西汉时期,各藩王便在京城置有打探宫廷信息的“留邸”,唐宋时演变为“进奏院”,明清时变身为“会馆”,现在则称驻京办。
“驻京办”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特色,您知道美国如何控制“驻京办”腐败的吗?
大唐“进奏院”窥伺朝政
唐朝的驻京办,最初叫“上都留后院”,大历十二年(777年),才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当时,一般只有道(相当于今天的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
进奏院一般由政府设立的道或节度使的藩镇派出,费用也由地方承担。由于唐中期以后地方节度使独揽军政大权,割据一方,皇帝也忌惮三分,进奏院势力膨胀,开始窥伺朝政。唐后期,还出现过地方驻京办人员暗杀京官的情况,其飞扬跋扈,可见一斑。唐宪宗时,长安的进奏院已达50多个。
北宋严惩“驻京办”小金库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削平藩镇势力后,进奏院的官员改由中央委派,主要职能是向地方传达中央的政令。这样就改变了唐朝藩镇通过进奏院窥伺朝廷、胁制朝廷的情况,使它成为加强朝廷对州郡直接控制的机构。
宋代进奏官员最多时有一百多人。他们定期把朝廷政令刻成雕版,由驿马送到地方,然后印成纸张文本给地方官观看,这也是中国早期的时政类报纸。
公元1044年,由于在进奏院里抨击朝政,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与其同僚被朝廷盯上。苏等人把进奏院日积月累的废纸出售,建立了一个“小金库”,召妓饮酒,受到严厉查处,史称“进奏院狱”或“邸狱”。
晚清会馆孕育“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