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回应“看不懂预算”现象
昨天财政部发言人戴柏华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在财政部官方网站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其中就有政府预算不是人人都能读懂的问题做出了回应。
“账本”具有一定专业性
问:有人认为政府预算专业性很强,不是人人都能读懂,财政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哪些考虑?
答:政府预算作为反映国家收支的“账本”,是按照财政管理的要求和预算编制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编制的,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每年提交全国人代会审议的中央财政总预算是由中央本级预算、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组成,中央本级预算是在各部门报送预算的基础上编制的,更细的数据主要在各部门的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中体现,一些代表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内容可能并不能从中央财政总预算中读到。
再加上部分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并不是专门从事财政工作,这就对政府预算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图表、详实准确的解释来表述,以方便人大代表理解、审议和社会公众了解、监督。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断努力的方向。
当然,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比如预算编制需要进一步细化、预算支出科目需要不断完善、财政信息化建设等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一些数据和政策的解释需要更加全面透彻等。
预算公开不会设上限
问:有报道说,财政部拟推进地方和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对于预算公开工作走在前面的单位,“一刀切”会不会束缚了他们的手脚?
答: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对地方财政和中央部门提出的要求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不存在“一刀切”的问题。一些设定是部门预算至少要公开的“下限”而非“上限”。
已向社会主动公开预算信息的地区和部门,要继续按照《条例》要求,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还没有向社会主动公开预算信息的地区和部门,要认真按照《条例》要求,抓紧做好预算信息主动公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