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将“同工同酬”滨海医院将成首个100%无编制试点医院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促使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将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事服务费”,改革“以药养医”机制
采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现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中国日报网消息:昨日,深圳新一轮医改正式全面展开,作为医改重要一环的公立医院改革也成为关注焦点。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江捍平表示,深圳将在加大政府投入、取消药品加成、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并且将打破公立医院原有的人事编制,实现医院员工“同工同酬”。据悉,这也将是深圳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胆尝试。
“政府投入开始增加”
公益性是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江捍平指出,要回归公益性,必须要解决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问题,“财政到底要怎样投入,才能保障公益性,使公立医院不能老是为了追求利润来维持生存和发展。”
据介绍,2009年,深圳公立医院收入是104亿元,支出是116亿元,政府投入29.7亿元,政府投入占支出的25.6%。相比,2008年,医院支出108.04亿元,政府投入18.36亿元,政府投入占支出的17%。
“政府投入开始增加。”江捍平指出,近三年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总投入是196亿元,“就在以往投入的基础上,增加了近70亿元用于医改。”
除了直接的财政投入,还有通过医保偿付来加强对医院的投入,“目前深圳医保对每家医院的偿付标准不一样,而且限高就低,导致医保费用积累也比较低。”通过医改,深圳将积极推进“定额、包干、预付”的医疗保险结算方法改革,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结算方式,扩大医疗保险偿付比例,加大对政府的投入。
“药事服务费”标准正在制定
根据深圳医改三年实施方案,深圳从今年开始将每年投入1亿元实现社区健康中心药品零加成,一定程度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而在公立医院方面,药价虚高也一直是“看病贵”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是要改革‘以药养医’制度,医院获得利益的链条没有了,就不会去卖贵的药。”江捍平说。对此,在此次改革中,公立医院也将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事服务费”。
江捍平说,“没有了加成,医院就不能卖贵药,而应该卖便宜的药。”而医院减少的这笔支出,将通过“药事服务费”来填补,且该费与药品价格无关,“全部由医保来负担,不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医院如果不使用基本药物,将会受处罚。”
而“药事服务费”“将不由医院独自承担,而与病人一起分担。”
据介绍,广东省试点“药事服务费”的三个城市湛江、韶关、深圳正在由省物价、发改部门进行统一测算,以制定合理的服务费标准。
“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增长不能超过3%”
不少专家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这也是此次医改的重要内容。江捍平介绍,深圳公立医院改革就是要采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现医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据介绍,医院管理委员会是在市、区政府层面上,与办医相关的职能部门如发改委、财政等结合起来,提供一些办医保障,代表政府决策。
“一家医院要去跑所有的部门,这个工作效率是非常低的,结果不一定很公平,如财政补贴,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改革后,将建立一个统一的财政投入标准,提出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来确定医生的医疗补贴标准等。”江捍平介绍,医院管理委员会只是一个意识协调机构,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集中行使政府的办医保障职能,比如每年审议医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医保偿付标准、岗位设置等”;二是审计医院的财务收支和院长的经济责任;最后是代表政府评议医院和院长。而与卫生行政部门的关系是:卫生部门对医院每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医保偿付标准等提出预案,而医院管理委员会则审计预案,真正做到“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对医院来说,则要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院长是法人代表,卫生部门与院长签订合同,明确院长在合同内要达到公益性、社会、学科建设等目标,以及病人、员工满意度等,把医院委托给医院领导班子管理,也就是加大医院院长的自主权,医院的人事、财务权都由自己决定。”江捍平介绍,当然,对医院的安全、医疗服务收费等,卫生部门要进行规范,“要求医院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增长不能超过3%。”
“如此一来,医院的权力会更大,在人事权和财政权上都能自己做主,医院需要聘用什么样的人、资产使用、员工薪资分配等都由自己决定,这样医院的领导班子压力更大,也能促使其把更多精力真正投入到医院的运营中。”已被选定作为深圳试点公立医院改革的首家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蔡志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