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花饭 胡良辅 摄
欢歌
布依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分喜歌、欢歌、风俗歌、丧葬歌、山歌几类,喜歌为婚嫁歌,演唱形式只有一种。欢歌分正调和短调两大类。正调适应正规、庄重、严肃的场合演唱,结构完整,歌词大多有记载,唱法也有固定格式,有过门。比如唱祭祀歌和古歌,有鼓、锣、钗伴奏或间奏。短调则比较自由,可以即兴编唱,也可以见到什么唱什么,可用木叶吹奏合声。长调和短调在唱法上还有区别。正调用本嗓唱,短调用假嗓唱。与欢歌相对应还有卑歌,卑歌在布依语中是“打木根蕊”意为忧伤的歌,对唱男女双方各抒忧怨,自己如何家道贫寒,长相丑陋,没有本事能力,与对方如何不般配,并赞誉对方如何才貌双全,有本事,自己如何难予攀比。充分反映布依族谦虚、自贱、友善的传统美德。卑歌是男女青年唱情歌的惯用手法,旨在抒发男女双方的忧伤悲观之情,从而表达对对方的倾倒和爱慕,同时也是一种欲擒故纵的表现方式,说明布依人聪慧、贤良、温文尔雅的道德情操。
在布依族民歌中,正调是最常见的曲调,且有唱不完的内容,唱词多为长辈口传心授,唱正调无论男女均用假嗓唱,当地人称假声(尖声),歌词为五字音节,偶数句分段,内容上可分为叙事歌和情歌两大类,正调的乐曲由“do、rai、mi”音构成,上下句宫调式进行,弦律中不时出现下滑音“la”,致使正调音列形成“do”、“rai”、“mi”、“la”组成四声音阶,弦律平稳流畅,多大二度进行,下滑音和波音装饰,一般曲调都终止在“rai”音上,叙事正调除古歌外,还有摩公祭祀、丧葬中所用的仍是用汉字记录的布依语谐音译本,还有反映人类起源的《开天辟地》,民族融和的《当兵歌》,以及《贺起造》、《唱新春》等等,叙事歌的人文价值和史料价值是很大的。
布依语称短调为“党煞”布依民歌起源于爱情,情歌是布依家庭的媒证,《开天辟地》叙述人类起源时是这样唱的:“洪水淹了天和地,没有白天和黑夜,一对兄妹从葫芦里逃生,开始做沟做河让水淌,要做出人类来繁衍,必须兄妹成夫妻。兄妹同房很害羞,用语言不便表达羞涩之情,便用唱歌来表达。这便是民歌的起源,布依青少年无论男女,从十来岁便到歌场唱情歌,觅配偶。若谁家的子女不会唱情歌,父母为之着急,要请人把孩子带出去学本事。找姑娘或伙子玩,布依族没有一个不会唱情歌的。
短调也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布依语和汉语演唱,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七字句为三四或四三结构,十字句则只在一段的头一句出现。如:月亮明,月亮底下伤心人。因为短调多由演唱者即兴编唱,往往是触景生情地见到什么唱什么,多用赋、比、兴手法和修辞格,语言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反映了布依青年即兴口头创造能力。
短调用本嗓唱,情歌对唱中先以正调开篇,唱到双方认识和距离相近时才以短调对唱,因此,短调是布依族的恋歌。短调为羽调式,由“la、do、rai、mi”四声音阶组成,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多变。“表白”也算短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当男女双方唱到感情碰出火花后,便采用一种唱念形式,弦律两句一回头,更加抒情和写意,能把感情升华到更高境界。
布依族是讲究忠孝仁爱的民族,尊老、敬老、爱老是布依人的传统美德。老人百年归去,全村人帮忙,邻村亲朋也要前往吊唁、祭拜,为老人操度,这就形成了丧葬过程中必须吟唱的丧葬歌,丧葬歌以五字音节为主,曲调复杂,乐音丰富,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单拍子,复拍子重复出现,极富于表达哀伤怀念之情。参加演唱的么公和亲戚也可根据死者一生的功绩和家庭情况即兴编唱,在超度、立幡、送魂时都有临场发挥。但儿女唱的、女婿唱的、摩公唱的和请人来唱的有严格区别,不能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