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模式有待更新
专家认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随着社会公众的要求在扩大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服装产业发达的地方,当地政府就办服装产业图书馆。这样做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尚需要研究。提出图书馆为产业服务,也需要研究怎么为产业服务,服务到哪个层面。
罗伯特·史蒂文斯认为,社区图书馆应成为社区的心脏和头脑。面对海量信息,图书馆应当教会人们如何使用,如何判断最重要的信息,要进行客户导向调查,发现客户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些需求,改变图书馆内部设置。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对如何因势利导发挥网络世界的图书馆服务作用,有自己的心得:开拓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创新复合图书馆模式、发展信息共享空间模式。
“5年前,我们建设了一个新闻阅览室,有1000多种中文地方报纸,有10台电脑可以查询所有的网上数字报纸。每到整点的时候,墙上的电视机都会放新闻。”吴建中介绍,通过一站式服务,让读者获得了相关的新闻信息。
最近上海图书馆开设了新服务,把文献提供服务和馆籍互借服务放到网上,上海的读者需要上海或国家图书馆,甚至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资料时,可以向上海图书馆提出请求,上海图书馆根据需要,把他需要的资料拿到手,然后送到他所在的社区。通过馆籍互借体系,实现读者足不出户借阅的梦想。
香港中央图书馆总馆长刘淑芬带来了香港图书馆建设的新信息。基于香港历史的特殊性而举办的香港口述历史库藏计划,得到9所大学支持,也成为该馆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该项目从上个月开始,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口述历史的馆藏,提供了一系列咨询服务,并为项目建立了网站,便于公众了解。
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有专家提出,图书馆应当变“坐馆”为“行馆”,与网络争读者,要从过去消极等待读者上门,转变为主动服务,积极参与读者的阅读行为。艾伦·泰塞认为,公共图书馆需要积极承担社会文化和教育作用,使那些结束学校教育的年轻人和广大民众不断提高知识技能。
编辑:宁波 来源:光明日报(记者 易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