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新闻中心11日下午在梅地亚中心举行第三场记者招待会。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向中外媒体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300余名中外记者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担任主持。
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特”在哪里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特色”体现在哪里时,孙志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是一条先进文化的发展道路,着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当中通盘考虑,同时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融入到文化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
——这是一条强魂健体、强基固本之路。不仅注重文化之“魂”,体现内在价值,更注重这个“魂”如何传播到广大的受众当中,传播的路径、方式、载体需要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一条以人为本之路,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坚持“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发展依靠人民群众,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这是一条改革创新之路,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我们的文化能够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这条道路,符合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文化建设发展规律,同时也引领文化的繁荣和惠民,应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体制改革不是简单的产业化市场化
孙志军说,文化体制改革引发的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文化产业由市场主导,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尊重两大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两对关系,文化发展之“魂”与文化传播之“体”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三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文化事业单位和已经转企改制的文化企业,体制管理的要求不同。有人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简单理解为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强调的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要两手抓、两加强。即使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坚持内容为王,要坚持正确的导向,要注意承担社会责任,要坚守道德底线,要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
30万 事业编制大幅核销
孙志军介绍说,截至2012年9月10日,全国承担改革任务的528家出版社、3000多家新华书店、850家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单位、57家广电系统所属电视剧制作机构、38家党报刊发行单位已经全部完成转企改制。
全国确定需要转企改制的2103家文化系统国有文艺院团中,9月底统计完成了2093家,占总数的99.5%。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已有3271种完成改革任务,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30万个。
有记者问:自负盈亏后的文艺院团面对市场如何生存?孙志军说,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注意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比如国家重点的京剧、昆剧院团、交响乐、民族院团等,以及涉及文化艺术遗产保护的,没有列入转企改制的范畴,仍然作为事业性质,由国家财政保证它正常的运转。
孙志军说,对已经实施了转企改制的院团,政策也很明确,叫“扶上马,送一程”,仍然保持财政投入的基数不变,同时,转变投入方式,不像过去发人头工资,而是购买它的服务,进而使转制院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更好更快地发展。
赵少华介绍,通过改革,2011年全国表演艺术团体演出达到155万场次,比2008年增加64.5万场次。演出收入达到52.8亿,比2008年增长32.3亿。
132亿 前十月电影票房已超去年
今年截至10月底,国产故事片已经生产638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132.72亿人民币,超过了去年全年的票房收入。但是,国产影片的市场份额只有41.4%,比去年同期明显下降。多年来国产影片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受到了动摇。田进向记者透露了最新的票房统计。
有记者问,今年2月18日,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是否对国产电影产生了冲击?田进说,协议签署之后,给中国电影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造成这一现状的客观原因是进口影片对市场的强势冲击。主观原因或者说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国产影片的市场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所以,十八大之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电影生产力,多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既有市场又有思想的优秀影片。”
100万 各类书屋遍及农村、工矿、社区
蒋建国说,新闻出版总署围绕如何让老百姓“读得起、读得到、方便读”的问题,建立了新闻出版的公共服务体系。比如实施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东风工程”,一期投入资金近4亿元,二期落实资金15亿元,民族地区群众看书难看报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实施了提升国民素质的全民阅读工程,全国每年有6至7亿人参加全民阅读活动。服务农民的农家书屋工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80多亿元,比计划时间提前3年建成农家书屋60多万家,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
农家书屋建设又推动了学校书屋、工矿书屋、社区书屋、连队书屋等各类书屋的建设,现在全国建成的各类书屋已经达到100多万家。
43项 我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三
有记者问到中国现在的“申遗”热。赵少华解释,“申遗”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在切实保护和管理好世界遗产的前提之下,充分地发挥世界遗产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我国世界遗产的总数达到了43项,在世界上居第三位。近几年,国家文物局适时加强了世界遗产的申报、保护和管理工作,也及时将价值突出、保护管理到位的项目列入动态管理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而且对申遗的项目在遗产的本体保护、周边的环境整治与民生改善、法律法规建设和保护状况的监督、巡视等方面不断加大管理力度。
149国 广泛签订国家间文化协定
“我们已经和149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协定,也开展了很多文化交流,比如文化年、文化节、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专题的文化展示等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赵少华介绍,“这几年也提出了很多文化交流的理念,不光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把外国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赵少华表示,我们的对外文化交流依旧有软肋,今后将在渠道、规模和方式上做更大的改进。
孙志军补充说,“现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政府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二是孔子学院这样的汉语交流平台;三是通过文化产品本身的走出去,丰富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更多了解,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四是通过新闻媒体的交流,让世界各国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