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办案十余年,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500余件,宋鱼水被众多当事人评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法院的法官,面对众多情况复杂的案件,身处社会矛盾集中的交汇点,她如何做到“公正司法”?对“公正”一词又有怎样的见解? 10日晚,新华网十八大代表访谈组独家专访了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副院长宋鱼水。
如何理解“公正”?
新华网记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司法领域一线的代表,您如何理解“公正”一词?面对众多情况复杂的案件,您在工作中是如何做到法律的公平与公正的?
宋鱼水:我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土壤里成长,有一个深切的感受:越是弱势的群体,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能力弱一些,对制度的依赖就越强,对公正有更强的期待。这是我对“公正”最早也可以说是最朴素的理解。上大学后,法律专业的学生会受到严格的专业知识训练,老师会给你讲授什么是程序正义、实体正义等,会训练你一种公正的法律思维,经过专业的知识训练后,对公正的理解是知识的理解、体系的理解和逻辑的理解。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法官,手上掌握着法官权,对公正的理解又不一样。
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资源有限,打个比方,十个人分两个馒头好分,一百个人分就很难,但越是难的时候越要用规则来分。我的感受是: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公正的法官,你是可以实现你自己的价值的。当你行使公正的权力,感受到公正的力量,甚至有时候因为你的判决能够挽救一个家庭,挽救一个企业,帮扶一个弱者,你会受到当事人一个公正的反馈和激励。公正是一种刚性文化,也是一种正气文化,公正的实现需要与激励制度相结合,这意味着公正不仅仅是分配,公正与个体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紧密连结,非常复杂,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识和探索的过程。所以,法官的公正不是简单地输出、理解法律即可,而是需要法官辛勤地创造性地智力劳动。
做到“胜败皆服”有何秘诀?
新华网记者:在公众眼中,您是一位“辩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做到“胜败皆服”有何秘诀?
宋鱼水:对一个法官来说,胜诉者或者说权利一方是肯定要支持的,但一定会有更深次的思考,那就是怎么样让一个违法者变成守法者,怎么让一个坏人变成一个好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我会尝试能不能改变他,这种改变可以通过调解,也可以通过判决。我感觉所谓“服”,有时候当事人是“服”你的判决结果,但更多的是“服”你的工作过程。
这里面有经验可总结。今年,我在一次讲课中总结了十个方面,我认为它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办案能力以及做到“胜败皆服”的重要方面。这十个方面,首先是办案数量,数量是指经验的积累,其次是办案质量,这体现在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完美结合,就程序正义而言,司法的民主性体现在法官要学会和当事人讨论案件,并承担当事人各方地位平等、调动各方当事人诉讼能力的角色,使当事人有兴趣解决问题。就实体正义而言,事实越清楚越容易解决问题,作为法官要不断地警示自己:不能犯主观错误,对当事人是否尽到了足够的善意。敢于担当的法官会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识,也会比当事人对案件更负责任。第三是对法律的理想信念,这意味着,无论逆境与顺境你都会勇往直前;第四是对法律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更强调变革思想,即在协调一致的稳定环境中用法律思考问题的解决。法官的职业目标是公众对法官的职业认可。什么时候法官的公正文化征服了社会,法官的职业精神才会在社会中传播。第五是人际关系,人生存在一个交往的社会中,法官也不例外,法官为此要做到:坚持法律底线,推广法律文化,恪守诚信记录。第六是判决,法官要审好案,在此基础上要不断练习和不断探索如何写好一份判决书。第七是调解。调解是东方文化所接受的,法官既要从五千年的祖国文明中去寻找调解的灵感,更要坚守调解的目标是践行法律,传播法律,其中,法律对人格的尊重,法律中爱人的思想最能提升调解的境界。第八是工作定位。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法律的事业中,实现国家法治目标与个人法律理想的结合,做一个幸福的工作人。第九是公正。最后一点是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现在是一个思辨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种宗教的渗透,我们可以接受多元的思想,但如果没有一种心灵的秩序,我们很难有统一的思想,目标坚定的追求。法官是一个职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核心是法律和公正,法官的思想世界应该理顺对它的虔诚,否则,法官将处在动摇和彷徨的痛苦中,反之,法官们将格外坚强,不会被任何杂乱所动摇。
如何看待这些荣誉?
新华网记者:您两次当选党代表,同时还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法官”、“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您如何看待这些荣誉?
宋鱼水:首先荣誉很重要。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崇尚荣誉的民族。荣誉上升到这个层次,我认为首先要爱惜荣誉,因为荣誉不是你想得到就能得到,珍惜荣誉就是尊重自己的奋斗过程,同时会激励自己不断奋斗;第二,荣誉还是对你职业的尊重和对团队的尊重。像我们办案,一个案件的完成不是靠一个人来完成,需要书记员、陪审员、甚至需要专家论证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它意味着你对职业的追求,包括职业建设,法院的建设,司法的形象,想起这些工作,就应该认识到荣誉看着是自己的,但其实属于你的团队,你的职业;第三,荣誉是一份工作,既然荣誉一个集体劳动的成果,那么有了荣誉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强,意味着你作为一个载体取得荣誉后,要知道自己的不足,要向当事人学习,向同事学习。所以,荣誉有时候你还要相对脱离它一些,在结果面前你可能会想得更多,但在过程面前你依旧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