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首次直面节能减排两大指标红灯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去年节能减排两大指标最终仍亮红灯。
对这个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温总理没有回避,如实报告了2006年节能减排进展情况,面向代表委员、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理性、科学的阐释;同时更加强调,“十一五”规划提出这两个约束性目标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不能改变,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报告中提出国务院以后每年都要向全国人大报告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并在“十一五”期末报告5年这两个指标的总体完成情况。
“这种要求既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也是科学发展的体现,引导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向东说,“同时我们不宜简单地将一个5年的指标平均分摊到每年,这是不科学的。”
这种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清晰思路,同样体现在强调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温总理工作报告中这句话令人耳目一新。
向东说,过去一个较长的时期,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的工作方针。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调整了“好”和“快”的位置,强调了“好”。
“一字之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向东阐释道:“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既要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更要求把“好”放在首位,坚持好中求快。
“好”的内涵要求我们必须努力使经济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这个速度应当是经济结构比较合理、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消耗比较少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素质不断提高、有后劲、能够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
“这种转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发展内涵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及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他强调。
倾听民声会聚民意
民生背后是民声、民意。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是不断倾听民声、会聚民意的过程。
“温总理经常说,文风就是作风问题,是对待人民的态度问题。”向东说,报告形成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更加注重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很多意见在报告修改时被采纳和吸收。
1月30日至2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连续5次召开座谈会,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工人、大学研究生、农民、出租车司机、下岗创业工人、乡村医生、农技推广员、派出所民警、银行职员等一批来自基层的群众,第一次走进中南海,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述说自己生活的变迁。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总理报告中这句话,樊书生听来尤其感动。
2月6日,北京住总集团第六公司砌筑工樊书生走进中南海与温总理面对面,总理问他:你在城里打工还有什么难处?
这位来自河南省内黄县、在北京建筑业打了十几年工的农民直言:现在孩子有学上了,还希望能上个好学校。
“上得起学、上好学”,总理报告中的这句话回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的心声。
向东注意到,总理报告中引用数据达120处之多,这在以往的报告中是不多见的。报告注重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没有空泛的议论,对待问题和不足,不掩饰、不回避,文风朴实。
“这也是温总理要求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善始善终、恪尽职守的体现。”向东说,鉴于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温总理报告在总结去年工作和部署今年任务上,注意体现本届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同前4年政府提出的任务相衔接,显示了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在近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始终保持了高昂的热情。
这一刻,全世界、全中国都倾听到了这位大国总理的庄严承诺:“本届政府将恪尽职守,积极进取,毫不懈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崔丽 李健)
(编辑:王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