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昨天采访时听到一件真实的事:
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带了1600元上京,本来以为没有多大用处,结果昨天突感不适,去医院看了次病,结果一下子花掉1000多元。
“病倒没多大问题,主要是检查费用贵。”载这位委员回宾馆的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
听到这里,不由又想起前天钟南山院士所说的:把降价作为医药改革的唯一标准,非常危险。看似不太相关的两件事,其实背后有很紧密的联系:到底怎么样衡量一个人的看病成本。
一谈到看病贵,很多人似乎第一印象就是“药价贵”,然后就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药品采购价格。其实这是打错了板子。
“‘以药养医’的模式一天不改变,药价一天降不下来。即使降下来了,医院也会以其它方式从病人那里收取费用。”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现在果不其然,这边拼命地降药价,那边检查的费用又高了起来。
当然,检查费用高也不完全是医院“赚钱需要”,还是医生应对医疗事故发生时的“举证责任倒置”。你拿什么来证明你没有责任?答案是把所有的仪器、检查都过一遍,用数据来说话。可这样一来,医生没责任了,病人的钱就花得不清不楚了。
这笔冤枉钱病人不花还不行。一位委员举了个例子:在国外,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会乐呵呵地回家;可要在中国,医生说一句“你没病”,你八成会怀疑医生水平有问题。
医患之间的信任感已经很弱了。
都是制度惹的祸。药价高企是制度逼出来的,检查费用高也是制度逼出来的。看来医改是不改不行了。
(金羊网-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