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全球工业化国家资源开发的规律看,大都是在工业化完成以后出现了因资源衰竭引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就出现了这些问题。国家一方面要面临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应对过早出现的这类问题。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对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不够,更缺乏既有利于资源开发又能够减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而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区域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勘查开发、资源税费改革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层面难度都很大。而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型城市众多,很难做到像欧洲一些国家对某些地区那样大规模的财政补贴或投入。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阜新市是我国问题最为突出、矛盾爆发最早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的指导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阜新市因地制宜,在客观认识市情,科学探索的基础上,确立了将农产品深加工作为重要接续替代产业,并使之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的转型思路。同时,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新型能源基地、发展煤炭深加工产业等方面取得突破。2001年至2007年6年间,阜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达16.3%,扭转了“九五”期间经济增长只有3%的局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经济格局开始出现,非煤产业的比重上升到近90%。登记失业率控制到4%,表明了阜新市的经济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总结阜新以及其他试点城市的转型情况,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是把握转型的最佳时机,未雨绸缪是十分必要的。研究和实践都表明,能够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成熟阶段主动转型可以比较平稳地、以较小的代价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必须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转型产业。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应由单纯地注重资源要素向注重多元要素转变,实践证明,只有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才能避免“矿竭城衰”的局面,阜新的经验和教训必须汲取。
三是产业转型必须与解决就业问题相结合。资源的衰竭伴随着大量工人的下岗,因此转型产业中既要有可以带动地方发展的龙头企业,也必须发展诸多能够充分吸纳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四是产业转型必须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很多城市也想在资源以外的产业方面有所发展,但往往苦于人才的匮乏最终又搞起了资源型产业,因此要通过各种渠道挖掘和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
五是必须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国家政策措施支持相结合。对于面临诸多问题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而言,国家的政策措施是走出困境的有力支撑,而政策措施也必须通过资源型城市自身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是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核心内容是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完善资源型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作者为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副司长彭会军)
编辑:富文佳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