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图片中国
|
绣球之乡——旧州(组图) 2009-08-28 11:40
“中华巧女”黄肖琴展示她制作的绣球。黄肖琴设计的绣球大小不一,图案琳琅满目,最小的约二、三厘米,价格5元;大的数百元至数千元价格不等。火炎 摄影
为迎合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黄肖琴将时尚元素融入传统的刺绣中。图为游人拿起一串绣有QQ头像的刺绣拍照留念。火炎 摄影
黄肖琴出生于旧州一个民间手工艺家庭,父亲曾是制作家庭木雕等手工艺品的民间手艺人。她 6岁就开始跟家里的老人学习刺绣,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学会缝制绣球、鞋垫、枕头套、被单等,从小就展露了在刺绣工艺上的天分。 看着精致的绣球,黄肖琴萌生了将绣球拿到县城销售的想法。于是,黄肖琴托朋友捎了十几个绣球到县城去卖,没想到十分畅销。几天后,朋友打来电话,让她赶制50个绣球,这便是黄肖琴的第一笔订单。 由于时间紧,黄肖琴想到了让农闲在家的妇女们帮忙,于是她家家户户地去游说,让人家跟她学做绣球。起初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绣球能赚钱,但随着黄肖琴的生意越做越大,旧州的村民开始意识到他们看似普通的绣球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如今,跟着黄肖琴做绣球的已经有几百个了,近的有旧州街的,远的到临镇临村。 年逾六旬的“中华绣女”黄肖琴与绣球为伴已40多年了,她至今绣了多少个绣球、带了多少个徒弟数也数不清。“差不多整条街和附近村的妇女都跟我学过做绣球,数不过来了。”说到自己的徒弟们,黄肖琴的脸上不禁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对于女童班里的小徒弟们,黄肖琴也是手把手认真地教导。每逢周末,黄肖琴都会免费为村里的女童传授刺绣技艺。“年纪大了,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能把做绣球的技艺传给下一代,还是觉得很开心。”黄肖琴说。 黄肖琴是当地绣球产业的带头人之一,接过海内外不计其数的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年做10万个绣球。“实在是忙不过来,一定得找人帮忙做。”黄肖琴表示。为了把这古老的壮族技艺传承下去,打响旧州绣球的品牌,黄肖琴广收学徒,指导村民做绣球。黄肖琴说,愿意学的都可以成为她的学生。现在,每每接到应付不过来的大订单,黄肖琴就亲自做好一批样板,然后送到各家各户,让她们照着做。 尽管黄肖琴已成为公认的刺绣能手,但她仍在绣球制作方面不断创新,为这种传统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当被问到自己最喜欢哪个绣球时,黄肖琴连忙拿出她的得意之作“堆绣”,一一为记者展示起来。黄肖琴介绍说,旧州绣球按刺绣方式可分为两种:一般的绣球是单线刺绣,在花瓣面料上绣出的各色图案是平面式的,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的“堆绣绣球”,先将线编织成一条彩带,再用彩带编织成立体的图案,再缝在绣球上,有浮雕一般的效果,用堆绣绣成的绣球,往往比普通绣球要贵三倍,堪称绣球中的极品。 堆绣的技巧是黄肖琴自已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无师自通,目前在旧州,就只有黄肖琴能做出堆绣绣球。“我可以说,现在在中国就只有我会了。”黄肖琴自信地说。 此外,为迎合欧美客户的喜好,黄肖琴还将圣诞图案以及宗教图案融合东方绣球中,为旧州绣球走向世界开辟了新道路。黄肖琴表示,有一位美国客户已连续三年向她订购绣有圣诞树、和平鸽等图案的“洋绣球”,每年的数量达10000个以上。 2007年6月,由于黄肖琴在绣球制作的创新及绣球文化传承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称号。 “现在最希望的就是能把堆绣的技巧传下去,这门手艺不能掉。”黄肖琴说。 编辑:肖亭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广西记者站(记者 黄菲菲 朱艳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