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当前,西方国家金融市场动荡起伏,经济发展步入衰退,国外消费需求萎缩,国内消费需求相对减弱,企业与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寒冷的“冬天”。应该说,这可能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企业包括晋江企业遭遇的最困难的时期。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政府,都是一次“大考”。
在危机面前,晋江政企一心,银企互动,共克时艰,有为应对,努力在困境中求突围,在危机中求转机,推动晋江企业在逆境中保持顽强的增长态势。
据晋江市政府介绍,今年1-11月份,晋江全市工业生产总值1362.51亿元,增长15.8%,规模工业产值1192.31亿元,增长17.4%。新增超亿元企业53家(累计267家),超亿元企业完成产值919.37亿元,增长25.8%,占全部规模工业产值的77.1%。
晋江今年支持、引导企业的措施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上求突围。①成立晋江市担保有限公司。8月份成立以来,该公司先后实行贷款担保19笔,金额4670万元。②组建恒诚小额贷款公司。9月23日启动以来,已为35家企业发放贷款1.87亿元,单笔最高1000万元、最低6万元。③设立红桥创业投资公司。该公司于10月31日正式挂牌运营,目前正与30多家企业进行参股重组洽谈。④加快引进股份制银行。引进了民生、招商、泉州商业银行等到晋江设立分支机构。中信、平安晋江分支机构设立筹备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中。全市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211个、典当行5家、保险公司16家。⑤推行股权、商标权质押贷款业务。11月26日启动以来,商标质押已办理3家企业贷款1500万元,股权登记质押已办理4家企业贷款5600万元(其中,1家获1000万元、1家获2000万元、1家获600万元,1家获授信2000万元)。
第二、在破除用地用工瓶颈上求突围。一方面,围绕满足中小企业用地需求,鼓励镇村集体建设专业化标准厂房,分别促成了总规划面积超800亩的泉州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及陈埭北片、龙湖逸海、安海溪边、深沪佳豪、西滨雪域置业等一批镇级标准厂房项目投入实质性建设,其中泉州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龙湖逸海标准厂房已相继竣工,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已成功吸纳5家制伞企业入驻。另一方面,立足于化解劳动力资源供需矛盾,坚持践行“三不”承诺(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领不到工资、决不让一名来晋务工人员维不了权),动用欠薪调剂基金200万元,对13.9名来晋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教育实行同城同等待遇政策,组织企业到广东、浙江招收鞋服产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第三、在扶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上求突围。对由市政府组织赴国外参展的企业,每个标准展位补助1万元;对年度出口额增量超过100万美元的企业,增幅在16%以上的,增量部分每美元奖励0.03元,16%以下的,每美元奖励0.02元。同时,引导企业到境外设立商务机构,与国外销售商建立直接供需关系。本年度先后向6家到境外设立商务机构、9家到境外注册商标、101家出国参展的企业提供补助,奖励了124家实施自营出口企业,累计兑现补助、奖励资金2424万元。今年1-10月份,全市自营出口货值增幅24.27%,高于泉州市平均增长水平5.52个百分点。
第四、在加快传统产业链整合提升上求突围。晋江现有“国字号”行业品牌14项,企业品牌107项,23万多家企业品牌专卖店、直销店,这是晋江传统产业集群的最大优势。我们因势利导,依托产业集群和自主品牌优势,一方面,积极推进产业链整合提升,加快各行业以品牌龙头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引导品牌龙头企业把定单转派本市区域内中小企业,形成品牌企业搞自主研发、自主品牌,中小企业做贴牌加工的双赢局面。比如,安踏、361度、利郎的配套、贴牌生产企业都有上百家。近期拟召开服装、鞋业品牌加工链供需对接会,制订鼓励扶持政策,引导区域品牌企业就近外派订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注重科学管理、精细管理,重新梳理生产流程,再造工作程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寰球公司今年大力实施“113”工程,即生产成本降低10%、劳动时间降低10%,员工流动量降低30%,取得明显成效。
第五,在优化公共服务环境上求突围。加快建设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业CSP平台、职业技术教育机构等公共创新平台。继续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参与标准起草,掌控行业技术制高点和标准话语权。出台实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区域物流业发展,全年新增货运企业15家。优化政府服务,组织第六轮行政审批流程改革,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优化企业办事程序,缩短企业办事时间。
(中国日报记者 胡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