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19日报道:中国的父母经常会跟孩子说:“不要浪费粮食。”与此同时的另一个事实是中国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当中,七成是厨房里产生的。而在一些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贯彻垃圾分类的发达国家,这个数字只有20%。而在我国,厨余垃圾的处理也跟不上垃圾产生量的增长,这样一来,问题更加严峻了。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吃的越来越好,餐饮业非常兴隆,这样,数量庞大的餐饮垃圾便产生了,”北京工商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授任连海说。“厨余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的最主要污染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
任教授研究垃圾的管理已经超过十年了,他介绍说把厨余垃圾混在普通垃圾里面直接填其实很危险。因为在中国,厨余垃圾中平均74%是水。如果将这么多水分与其他垃圾直接混合填埋会在高压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渗沥液。渗沥液不易降解,含有剧毒的致癌物质,是垃圾处理当中的顽疾之一。一旦渗漏出来,就会造成垃圾的二次污染。
其实在这些垃圾到达填埋场之前,问题就已经产生了。运输过程中的保存不周,含水的厨余垃圾四处泼洒,会对城市环境带来污染。
北京的老百姓的厨房一天要产生11000吨垃圾,而京城的各大餐馆还要再带来2500吨的量。但是让任教授担心的是,北京现在正在运作的几个大型厨余垃圾集中处理厂加起来只不过能处理800多吨。
和很多其他城市一样,北京市最近出台了关于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的条例。众所周知,不规范管理餐厨垃圾所带来的地沟油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政府、NGO和企业都集思广益想要找点办法来应对危机。一时也出现了很多方子:用酶制剂或者生物手段来降解垃圾甚至用来堆肥、燃烧用来发电等等。荷兰皇家航空在去年甚至到青岛采购地沟油准备用作生物燃油。
当然,在中国最普遍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是用来喂猪,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泔水”。
虽然还没有定论,但是很多专家担心这样会用垃圾当猪食很危险,因为他们在考虑同源性的问题。
这里的同源性问题是指动物不宜食用由自己同物种生物为原料做成的饲料。鉴于猪肉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肉食种类之一,这些泔水当中的猪肉含量也很多。欧洲因为饲料同源性问题曾经带来疯牛病的大规模传播。农业部几年之前就成立了专家组专门研究厨余垃圾做饲料的可行性,可是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
虽然餐厨垃圾饲料化在日韩等国家很普遍,但是中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反对这样的举措。厦门在2008年就颁布相关法规禁止餐厨垃圾混进牲畜饲料。
而厨余垃圾有机堆肥的实践也遇到一些困难。要么因为是居民垃圾分类程度很低,要么是分类之后得不到及时处理,反而滋生了恶臭。
“垃圾处理是一个链条,”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员会的陈玲副主任说。“我们不能提供足够的后续处理渠道就不能指望居民能主动分类。”
任教授还觉得中国厨余垃圾的一些具体特点也增加了堆肥处理的难度。
“中餐含油量太多,尤其是动物油脂。食物变成垃圾之后,动物油脂会凝固,会像罩子一样盖在在水分表面,这样会阻止微生物和这些有机垃圾的充分反应,所以堆肥效果不佳。”
而中餐很高的含盐量也会使得生产出的有机肥料当中盐分很高,可能会对肥沃的土地造成破坏。于是,在实践中经常会往这些厨余垃圾中搀和其他垃圾以降低油盐的比率。
有机肥料不易储藏,但是目前储藏他们的地方不多。一旦滞销,这些有机肥料本身又是一种污染。即便如此,全国仍然有很多地方在推行堆肥处理法,并试图建设更多的储藏场所。
像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很多NGO,用有机蔬菜交换正确分类的垃圾。
产品是用了源自生活垃圾的有机肥料,这意味着从理论上说,一位家庭主妇扔出去的西瓜皮最后能以新鲜的有机西瓜的形式出现在餐桌上。
该协会的创立者郑棣健认为这完全属于激励机制。
“如果人们从分类垃圾中获得东西,他们就会这样做,”他说,“如果他们得不到,他们就不会做。”
另一种正在尝试的利用厨余垃圾的想法是燃烧发电。
在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经压缩被挤出水分,干燥5天,然后在占地200公顷的固体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
焚烧厂每天能处理大约1600吨,每年发电2.2亿度,相当于7万吨煤的发电量。发电量的约70%提供给该产业园区,其他的则供给华北电网。
但不能确定这一模式如何以及能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任教授也加入了一个全国性的课题组,研究“十二五”期间餐厨垃圾处理的发展。他透露今后五年内北京的每个区县都会有至少设有一个专业的厨余垃圾处理厂。同期全国可能有100到150座处理厂建成,可以每年处理3000万吨厨余垃圾。
“很高兴我们终于开始有点工作进展了,”任教授说。“但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2-01/19/content_1447238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王恺昊 程安琪 郑欣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