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4日报道:22岁的贺旦说他把逝者的照片放在社交网站上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不是想引发争议或侵犯他人隐私。
今年6月,他在人人网上建了一个名为“那些已经去天堂了的校内的孩子们”的相册。相册里面有92张照片,附有个人简介、死因和人人网地址。这些逝者的年龄都在20多岁。
“生命非常珍贵。如果我们突然去世了,人人网主页就是我们的墓志铭。”贺旦说。
这个相册在网上迅速走红并被转载多次,有好几百万的点击率。大多数网民对这些离开人世的年轻人表示惋惜,也有一部分人指出贺旦的相册侵犯他人隐私。
“有些人因此在留言板上骂我。但大部分照片是逝者的亲友提供的,希望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贺旦说道。他目前在湖南省长沙市的一家汽车公司做物流工作。
起初,他在网上找到五张照片。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联系他,要他把自己认识的逝者照片也放上去。
“目前为止,我在人人网收到1000多条站内信,但因为每次上网都能看到有人骂我,我觉得很矛盾,已经不再更新相册。”他说。
今年6月,浙江大学大四学生袁辉为了拍一张令自己满意的毕业照,跳入西湖却不幸溺亡。不久之前,他才获得美国某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他太冲动了。”贺旦叹息道。
“我看到这个新闻的当天就建立了这个相册,因为我觉得生命无常。没人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他说。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6月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国有大约4.85亿网民和2.3亿社交网站用户。排在前七位的最常用网络应用分别是:搜索引擎、即时通讯、在线音乐、新闻、博客、网络游戏和在线视频。
“社交网络记录了经常使用网络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和成长。逝者的家人朋友可以在想念他们时去看他们的主页。我就经常这样做,还会给对方留言。”贺旦说。
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并不罕见。
2009年,25岁的秦川不幸溺亡,他的女友张希在过去两年里每天都在他的人人网留言板留言,仿佛他还在世。这个故事感动了很多网友。
“社交网站主页已经成为我们的网络遗产,而且应该得到继承。”贺旦说。
“我设定了一个自动发送的邮件,会在50年后把我所有的社交网络账户和密码发给我的亲友。将来,我还会把我孩子的电子邮箱加进来。”他说。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用这种方式被人纪念。
来自深圳的朱丽娜是一名白领,她表示在自己去世后并不想失去隐私。每个人都有秘密,即使对自己的家人。
“我不想让我父母干涉我的生活,尤其是感情生活。网络是唯一的净土,我上网都是为了娱乐,没有什么值得留下的。”她说道。
今年10月,王女士的丈夫在车祸中去世,她希望拿回自己丈夫QQ邮箱里的信件和照片,因为那些都是他们的甜蜜回忆。而腾讯公司拒绝向王女士提供QQ密码。
“腾讯通过QQ提供的很多服务都是私密性的,比如QQ空间日记、邮箱和聊天记录。顾客的隐私至上。我们对王女士感到抱歉,也正在处理这件事情。”腾讯公司的公共刘思衫表示。
她说,腾讯已经处理几起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人能证明QQ号属于自己逝去的亲人,腾讯会把Q币和财付通里的余额进行过户,然后删除该QQ号码。
QQ号码如果长期不用会被收回,但人人网账户只有用户提出申请才会注销。人人网和新浪微博表示,逝者的直系亲属提供证明后可以继承其账户,但并未透露有多少账户已经被继承。
新浪微博会给名人和各种组织进行实名认证,在用户名后面加“V”,同时也给那些因其死亡而令大众得知的人,比如在“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中遇难的项余岸、施李虹夫妇。
“很多网友都非常关心他们,他们的微博账号对家人来说是无价之宝,家人希望将其永久保存。”新浪微博的公关毛涛涛说。
西山居游戏工作室副总裁孙红印表示,类似的情况在西山居旗下的网络游戏中从未发生。但他对此表示理解,因为维护网游账号和购买装备道具等消耗玩家的大量时间和金钱。
在美国有好几家网络遗产托管网站,用户留下最终遗言、网上账号信息和密码,列一个电邮收件人列表。如果他们长期不登陆该网站,或者有亲友向网站告知他们的死讯,这些信息将会自动发送给列表里的每一个人。
根据中国的问卷星调查网站的一个调查,207位受访者中有187位不知道什么是网络遗产托管。79%的人认为保护网络遗产很重要,而67.63%的人认为网络遗产应该由亲戚继承。
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于国富认为,个人博客里的文字、摄影或艺术作品受著作权保护。涉及隐私的个人网络账号,比如QQ、电子邮箱和社交网络账号不应被继承。QQ号码并不是财产,只是人们用来享受QQ服务的服务凭证。具有财产属性的网络遗产,比如Q币和财付通余额可以被继承。
他说没有必要为此立法,并表示尽管中国的法律对网络遗产没有明确定义,但通过现有的物权法和继承法就可以解决问题。对网络遗产的争议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都在探索该如何解决。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12/14/content_1426119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许琳 编辑 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