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8日报道:22岁的哈萨克斯坦姑娘卡丽娜是北京语言大学的一名大四留学生,她未曾想过,真正带领她接触、融入中国社会的那一刻是从做慈善开始的。
卡丽娜就读于国际政治专业,曾连续两年获得北京市颁发的奖学金,进入大四的她眼下正在忙着写毕业论文。
她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说:“我的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哈萨克斯坦在上海合作组织中所起的作用。”
卡丽娜的梦想是当一名外交官,进入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工作,服务于双边关系。眼下,她也在申请攻读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学位。
北京语言大学政治系从2006年起招收本科生,而2008年入学的卡丽娜则是班上第一个留学生。
她踊跃参加汉语演讲比赛如“汉语桥”,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在文化节上表演过节目——但这些都比不上她今年六一节在北京太阳村的难忘经历。
太阳村是专门抚养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非政府组织,北京太阳村已经有15年历史了。
今年上半年,卡丽娜和来自东欧、中亚等独联体国家的其他在京留学生朋友决定:给太阳村的孩子们募集捐款和衣物。
他们这次募捐并未大张旗鼓地宣传,依靠的是朋友间的口口相传,此外就是在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设立捐款箱而已。
卡丽娜说:“有些人会质疑我们,这种情况我们很难说服,因为我们自身规模小,这一点确实有时会困扰我们。”
最终,他们募集了1000多元钱以及衣物,在今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由卡丽娜和其他四名朋友送到太阳村——这五名留学生中,三人来自哈萨克斯坦,另两人分别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塞拜疆。
太阳村的孩子们因为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一接触到陌生人很容易就会变得亲热起来。有的老师善意地提示志愿者们不要抱孩子抱的太久。
“他们很渴望家庭的关爱,他们以为我们一来就是要领他们走,”卡丽娜说完笑中带着一丝惆怅。
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日常生活,彰显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青年交流方面生机频现,内涵日趋丰富。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7年正式提出设立上合组织成员国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自2008年以来,每年向上合组织其他五个成员国每个国家提供20个资助名额。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负责汉语教学事务的孙来麟二秘接受采访时透露,今年上合奖学金在俄罗斯的奖助对象选拔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并表示,中俄两国在资助对方国家学生前来学习方面投入很大,每年有400名左右中国学生公费来俄留学,俄罗斯也有200多名学生受资助赴中国留学。
而在哈萨克斯坦,今年也有1500名中国留学生在当地学习,哈方也有1000多名学生来中国深造。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教育处郎幼赤女士表示,尽管中哈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日趋紧密,哈国内对汉语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但哈萨克斯坦来华留学生中只有少数人是纯粹为语言学习而来,更多的人倾向于专业教育、学历教育。
郎幼赤说:“经济、国际关系是目前最热门的专业,中医、通信技术、石油等领域也愈发受到哈萨克斯坦学生的青睐。”
卡丽娜去年春节时没有回国,而是选择留在北京过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她同时也表示,上合成员国间旅行签证办理手续略显繁杂,不便于游客往来。
本月12日,卡丽娜将和她的朋友们第二次前往北京太阳村去看孩子们。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1-11/08/content_1405343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张陨璧 编辑 邓睿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