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9日报道:一位联合国官员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中指出,中国如今已是国际人道援助的重要成员,并说中国国内扶贫项目的经验可以“输出”到如今被干旱饥荒攫住的“非洲之角”。
“中国在应对国际灾难和人道主义援助上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核心。”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政府援助关系部主席特里·托尤塔说。
她表示,曾经的中国也是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对象,而如今却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人道主义支援国,在减少世界范围内的贫困和饥荒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中国正继续加大步伐解决其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挑战时,她仍旧向其他国家表示‘超越国界的友善’,这是真诚关心境况不如自己的国家的体现。”
托尤塔补充道,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和中国共同致力于“推广扶贫成功经验”, 并强调计划署要借鉴中国在扶贫致富和偏远地区发展方面的经验,以减少世界贫困和饥荒人口。
在今年8月21日世界粮食计划署组织的缓解非洲之角大饥荒的活动中,中国政府向该组织捐赠1600万美元,是中国单笔对粮食计划署援助最高的一次。加上此前的援助款额,中国向该计划署的援助在2011年就已经高达2000万美元。
8月15日,中国对外宣布对埃塞俄比亚和其他旱情严重的非洲地区捐赠价值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食物援助(约合5千5百万美元),用来缓减当地严峻的饥荒。
7月底,中国就宣布计划对荒灾地区提供价值900万元(合约140万美元)紧急食物援助。
而更早些时候,中国商业部对外援助司副司长余应福透露,中国第一批对外食物援助将会通过海运到非洲,最晚将在9月底到达。
针对非洲的援助,除了资金和粮食救援外,中国政府近几年更加重视非洲本土的自救,比如在当地粮食安全议题和非洲农业发展上,中国政府都加大了投入。
据中国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介绍, 从1960年以来,中国在非洲30多个国家建立了40多个农业合作发展项目。自2007年至2009年间,中国派出了100多名高级农业技术专家辅导当地农业发展。
托尤塔女士也指出,在海地大地震后、2010年巴基斯坦大水灾和最近的非洲之角大饥荒中,中国竭力支持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活动,在资金、专家、技术人员等方面都慷慨解囊,向灾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次为了非洲之角的救援活动,中国的私人基金和私人企业也开始参与到此次国际救助之中。
世界粮食组织在此次救援中首次收到来自中国一家私人基金的20万元捐款,而且也跟两家中国网络公司进行了在线宣传活动。
为了获取更多人对此次危机的认识并且更好地应对此次灾难,非盟已于8月25日举行了一次筹款大会,并在大会上指出要解决此次危机,共需要16.5亿美元资金。
非洲发展银行在一份申明中称将向非洲之角地区在2013之前捐款3亿美元保证其长期发展。
然而,截至8月底,仍然还有9.87亿元的资金缺口,占了需求资金总额的60%。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这将会加重这次灾难的严重性。
目前,已经有超过1亿4千万人口受到干旱和饥荒影响,而联合国也已正式宣告索马里境内的5个区域进入饥荒状态。
“我们必须保证把正确的食物在正确的时间送往正确的地点,”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负责人布莱特·莱尔森说。
饥荒对非洲的未来婴幼儿的打击是最大的。
人生命中的前一千天,包括9个月的孕育期和生命中前两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被称为“机会之窗”。
“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生命当中唯一的一段机会来打好大脑和身体的营养基础。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之窗,孩子们将不会再有机会恢复了,”莱尔森说。
世界粮食组织亚的斯亚贝巴发言人娜塔莎·斯科瑞布切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很多包括麻疹在内的传染病已经在难民营中发现了,但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挑战还是难民们的营养不良问题。很多人在来到难民营前已经长期没有吃过东西了。
“国际救援在本次危机中毫无疑问的拯救了很多生命。但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联合国和其他人道主义救援机构仍然需要各个政府在资金方面的资助,以应对此次灾难和灾后的重建,”她说。
“中国的救援物资将主要用于索马里的救灾食物和物品方面的购买,救灾食物包括了高能量饼干和其他一些营养食品,”莱尔森说。
他还说:“支持募捐其实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一方面受灾群众能得到活下去的机会,而资助的政府和公司也能获得难得的国际声誉。”(中国日报记者 李连星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