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0日报道:24岁的李钰嘉是北京一家4S店的销售经理,她正在公园里跟35名学生专注地交谈。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李钰嘉分享自己的故事。
这些学生和李钰嘉都来自河南省,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患者,或死于艾滋病。
“我告诉他们,我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希望能鼓励他们。”李钰嘉说道。
学生们参加的是由智行基金会举办的每年一度的夏令营,为期一周。该基金会于1998年在香港成立,自2002年起开始资助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教育和生活费用。
智行基金会已经帮助了来自九个省的八千多名孩子,其中不到百分之一的孩子是艾滋病携病毒带者或患者。
在90年代,成千上万来自河南的贫农以非法卖血为生。然而,由于采血过程极不卫生,共用针头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人因此感染艾滋病病毒或因此发展为艾滋病患者。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的数据,截止2010年底,河南省累计确认艾滋病感染者四万九千余人。
自2003年起,政府开始为农村地区的艾滋病人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然而,大部分人由于身体不好,不得不留在家里,导致家庭收入减少。而他们的孩子不得不面临贫穷以及艾滋病带来的心灵创伤。
“我读小学时只知道我父母身体不太好,”李钰嘉说道。她在智行基金会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和大学学业,现在成为基金会的一名志愿者。
“九年前我终于知道他们得了什么病,但我害怕被人瞧不起,不敢告诉任何人。我很自卑,甚至不敢和人说话。”她说道。
2005年,她来到北京读大学,小心翼翼地不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家乡的名字,因为那个村子是有名的“艾滋村”。
她甚至瞒着自己的男朋友。2008年,那个男人知道她家的情况之后结束了他们四年的恋情。
“我们这样的人要找到合适的对象很难,”她说道,“但我很高兴,人们关于这个病的想法有所改变。我现在的男朋友和他的家人都很愿意帮助我的父母。”
“像我们这样的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如果我没有上大学,我现在肯定和我儿时的伙伴一样,已经在农村结婚,是好几个孩子的妈了。”她说道。
李钰嘉第一次参加夏令营,是一名志愿者,她表示这能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这是智行基金会举办的第七届夏令营,日程包括参观诸如颐和园和鸟巢这样的知名景点、参观高校和企业、户外拓展运动、滑冰、画画和跳舞等。
“我们不仅要保证他们上学,还要关心他们。夏令营给了他们未来的希望,告诉他们大学和企业是什么样的。”智行基金会的创始人及主席杜聪说道。
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滑冰,第一次跳舞,第一次学画画和第一次吃肯德基。
“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新鲜。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是绿皮火车,很破旧,但真正的火车很漂亮,很快。”18岁的熊瑞说道。她正在等大学录取通知书。
熊瑞的父母都是艾滋病患者,靠做农活和打零工来养活三个孩子。熊瑞在学校是一个话不多的孩子,但在夏令营里非常开朗活泼,是小组组长,喜欢和人交流。
“我以前害怕人群,现在已经有勇气和陌生人说话了。”她说道。
15岁的秦宜婷的父亲几年前由于艾滋病去世。秦宜婷说:“这是我第一次在生活中看到老外。我想好好学英语和他们交流。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很不一样,我对他们很好奇。”
对这些孩子来说,艾滋病是一个禁忌,他们从来不提,而用“那个病”来替代。不小心提到“那个病”会让这些孩子陷入沉默甚至留下眼泪。
“他们亲眼目睹自己父母日渐虚弱,同时面对大众的歧视。2004年,我看到他们的画时非常震惊,画里面满是忧伤和无助。”智行基金会艺术项目负责人李慧芳说道。
“所以我决定来夏令营教他们画画,他们学得很快。艺术治疗能帮他们释放内心的痛苦。”李慧芳说道。
张秋爽是智行基金会河南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她表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资助,因为接受智行基金会的帮助会让其他人知道受助者的父母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患者。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打工来渡过难关。
“保护他们的隐私非常重要。我去做家访时,都会跟邻居说我是他们的亲戚。我们在夏令营都使用昵称称呼孩子们,同时让他们不要向外人透露自己来自哪个村。”张秋爽说道。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8/10/content_1308179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许琳 编辑 潘忠明)
(为保护隐私,文中受艾滋病影响儿童以及李钰嘉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