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狮电影发行公司总裁蒋燕鸣试图将中国电影打入北美主流院线。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3日报道:中国每年只进口20部外国影片,其中大部分是美国片。而能进入北美影院的中国片则更少,并且大致只有两类:古装大片如《英雄》、《赤壁》等,以及像《霸王别姬》这样的艺术片。其中,能进入美国主流院线的则是少之又少。
一位资深中国制片人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他着眼于一个曾被忽视的市场—北美华人。
2010年9月,蒋燕鸣在洛杉矶成立了华狮电影发行公司,迄今已在北美发行了6部中国影片。该公司是蒋燕鸣和新西兰Incubate公司老总Milt Barlow合资成立的。他们二人在电影行业都有超过20年的丰富经验。蒋燕鸣是《集结号》的执行制片人和《唐山大地震》的特效总监,还是视点特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老总,该公司为多部大片制作过特效场面。
目前,华狮已经和拥有6000块银幕的美国第二大院线公司AMC达成协议,为其独家提供中国电影。
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统计,截止2009年底美国有380多万华人;加拿大统计局2006年的数据表明当地有130多万华人。他们是华狮最重要的观众。这个数字听起来并不惊人,但AMC和印度电影的成功合作让蒋燕鸣看到市场的潜力。
他说:“印度影片可以给AMC带来一年600多万美金的放映收入。四年前刚开始放映时印度影片票房单部才几千美金,现在可以做到180万美元。这个市场要慢慢培育的,要让大家知道每个月都有华语片子上映。我已经做好这一年半到两年都赔钱的准备。”
而AMC的项目经理Robert J. Lenihan则在接受美国专业杂志《国际电影日志》(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采访时表示,与华狮合作是出于AMC实现娱乐产品多样性的需要。
他说:“我们相信,如果持续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产品,他们也会更支持我们。我们希望成为社区的中心。”
华狮即将在北美发行《建党伟业》。这部云集了100多位明星的影片将于6月17日,也就是该片中国首映后的第一个周五,在北美放映。
“我觉得北美的华人观众对这样的卡司阵容会有兴趣,而外国观众对中国共产党了解不多,出于好奇,也会去看,”蒋燕鸣说。
虽然有行业内的丰富经验,但蒋燕鸣也无法准确预测每一部影片的票房前景。其实华狮发行的第一部华语影片就很让他失望。
2010年10月,公司成立仅一个月后,蒋燕鸣发行了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虽然在国内斩获惊人的6亿票房,在北美却只收获了61000美元。
“这部片子在票房上失败了,”蒋燕鸣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映时间晚了中国3个多月,许多人已经在网上下载了或者看过DVD了。”
从那之后蒋燕鸣力求每一部片子都和中国同步上映。迄今为止公司最大的成功是发行冯小刚的《非诚勿扰2》。这部影片在2010年12月24日中美同步上映,最终票房达到相当不错的42万美元。
蒋燕鸣目前计划每年在包括纽约、旧金山、洛杉矶和多伦多在内的10几个城市的20-50多家主流影院放映15—24部中国电影。
蒋燕鸣透露,越来越多的中国片商与他接洽,但寻找合适的影片并不容易。
“观众的口味很难判断。我们认为娱乐性强的,明星多的影片会卖得好。
但是刘德华和巩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票房也很一般。我们仍然在研究和培育他们的观影习惯。”
虽然目前美国和加拿大的本土观众对于华狮来说更像是一个额外的惊喜,蒋燕鸣也在努力争取他们。
他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语言,因为北美观众很难接受中文配音和英文字幕的组合。也正因如此,台词少、动作多的功夫片仍然是他们最喜爱的中国电影类型。
但是蒋燕鸣不想太局限自己的选择。
他表示:“我做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在海外推广中国电影文化。我希望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电影类型,全面地展示中国的电影文化。”
华狮正计划与北美的孔子学院合作,为孔子学院的学生提供打折电影票。
他说:“孔子学院的学生都是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外国人,他们能够很好地帮助推广中国电影文化。”
另一种赢取外国观众的方法是合拍片。目前华狮正计划两部中美合拍片:一部是关于李小龙之后中国又一位空手道冠军的成长励志故事,另一部则是讲1944年美军的一个军事观察组到延安和共产党一起抗日的故事。
他说:“我们将用大部分英文对白来拍摄,在国外放映时,这两部影片会是全英文的,在中国则是用中文对白的,这样都符合各国观众的观影习惯。两国的观众也容易对这些故事产生认同。”(中国日报记者 刘玮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