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17日报道:上周日晚,“飞人”刘翔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夺冠,以“13秒07”——本赛季世界最好成绩——力压美国名将大卫·奥利弗,让所有“翔迷”为之振奋。
一片赞誉声中,媒体将刘翔的强势归来归功于新的七步起跑技术,但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田径训练专家昨天却给“翔迷”们泼了盆冷水,认为刘翔的新起跑技术“效果被放大了”。
北京时间5月16日,刘翔闪耀上海站比赛的第二天,中国日报记者连线了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副教授、运动训练学博士武文强老师,对110米栏七步起跑与八步的差异,对运动员自身专项力量的要求,以及最终能呈现的效果多少进行了咨询。
武老师认为,刘翔在上海站的出色表现,主要应该归功于他出色流畅的过栏技术,一如既往的整体节奏以及出色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应该说是“整体的出色发挥帮助他赢得了比赛,跑出了好成绩”,而媒体聚焦的七步新技术,实际上对成绩的影响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
“从起跑到第一个栏的距离是13.72米,无论是七步还是八步,每一步的步幅都不是很大,小于人们正常跑步时2.5米的平均步幅。八步变七步,减少一步的情况下,其实每一步的步幅增加的幅度非常小,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腿部肌肉力量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样极其有限的步幅变化并不需要太大的力量提升。”武老师说。
武老师认为,相对于身体力量来说,新的七步起跑技术对于刘翔最大的挑战就是“心理上的适应和习惯改变后的调整”。
为了保持攻栏腿不变,在减少一步的情况下,刘翔必须在起跑时换成左脚在前,相对于原先十几年保持的右脚在前习惯,在起跑蹬地发力以及前七步的加速过程中会有些许的不适和感觉上的细微偏差。
“对这种细微偏差的调整和习惯改变的适应,是刘翔采用新技术真正的挑战。这也有可能对他前三个栏的节奏产生影响。”武老师介绍说。
武老师认为,刘翔刚开始采用新技术训练不超过三个月,现在仅就一场比赛来评估这项技术对他成绩的影响还为时过早。
“在省一步的情况下,运动员与地面接触的次数少一次,腾跃在空中的时间更长,因为接触地面比在空中的摩擦力更大,理论上会缩短时间。但是关键在于刘翔能否保持原先八步时的动作频率和节奏,频率不变,少一步的情况下,刘翔的成绩才能真正明显提升。”武老师说。
另外,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刘翔的跟腱伤病,武老师认为“改练新技术应该不会对刘翔的伤病产生太大冲击”。
“高水平运动员在增强专项力量的过程中,会非常注意整体的平衡和循序渐进。伤病以及复发大部分都是因为力量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刘翔目前身体力量的增长是符合他个人要求的。而且新技术对他跟腱的冲击并不大,因为每一步所增加的幅度以及要求的力量提升很有限。”武老师说。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5/17/content_1252139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孙晓晨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