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15日报道:当汶川地震发生时,43岁的马来西亚人洁雅(Jeyathesan Kulasingam)正作为一名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的代表,已经结束了在印度尼西亚2004年海啸的灾后重建任务。
结束印尼的任务后,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给他了好几个国家,让他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其下一个工作地点,他毅然选择了中国。
当他2008年7月20日,到达四川时,感到非常的惊讶。他在跟医院里的幸存者谈话时,发现这些幸存者已经在考虑怎么重建,怎么计划下一步了。而且他还发现当地已经有很多的草根NGO在从事心理健康恢复工作了。
然而洁雅认为,心理上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开始与中国红十字会工作,帮助四川的灾区人民恢复到正常的生活。
为了加速社区群体网络的重建,洁雅帮助设计了一些社会心理项目以及举办活动,帮助对象包括孩子,妇女和老年人。同时涉及一些活动,以帮助他们从群体中发现哪些人需要心理治疗和释放压力。
对于心理恢复工作洁雅表示:“这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做。”
洁雅认为,这不只是单纯的好玩和游戏,而是系统的去观察人们的恢复和调整过程。洁雅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帮助了很多失去了双腿或者双手的人,帮助他们接受这一残酷事实,并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其中就包括一个来自绵竹某个乡村的一个女人。地震中,她的脚遭受了多处骨折,当洁雅在2008年10月份遇到她时,她很害怕接受治疗,因为她觉得自己的双腿不能治好了,因此拒绝接受治疗。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了。
对此,洁雅和他的团队经常造访她家人,并对她解释如果她能康复,她能如何重新参加工作和融入家庭生活中。洁雅还陪她去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并及时给予鼓励。最后,在2009年的春节,她终于同意接受了治疗。
就在春节过后的两个星期,她在自己家前面开了一个小店铺,并展现出了自信的笑容。洁雅告诉记者,现在这位女村民的双腿已经康复了,并且很强壮。
讲到这,洁雅不禁说:“我们非常感动,看到人们的生活发生积极的改变,这让我们倍受鼓舞。”
在帮助人们康复的过程中,不仅是接受帮助的人得到了改善和进步,洁雅也发现自己的团队,也在进步。
洁雅在中国的主要职责是负责中国红十字会的能力建设,培训中国红十字会在地方的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最初的对项目表现的很陌生,并且很不情愿去做,现在他们已经能够领导项目的实施了。这让洁雅认为这些项目已经能够可持续性的运行下去了,并且已经机制化。洁雅告诉做记者:“没有人在光等着,而是都在继续,并保持着进步。”
当被问到什么时候自己会离开中国时, 洁雅说道:“如果有一天,当地的红十字会已经准备好应用他们所学的经验去运行已有的项目并且不再需要他的技术了,那时他就可以继续他的行程,到下一站去。”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4/15/content_12329888.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高启辉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