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3月24日,清华大学联合中国疾控中心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分析控烟首次写入国家发展规划纲要的开端性意义,讨论了政府、媒体及公众在落实纲要中禁烟内容的路径,指出禁烟应当被作为公共产品服务被充分重视。与会代表就禁烟立法、执行、监督和评价等诸环节展开了热烈讨论。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被视为中国从“消极控烟国”走向“积极控烟国”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首先肯定了,此次“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写入国家发展纲要是一次公共讨论民主参与国家决策的成功范例。他认为:“烟草已经成为全民健康最大危害,全面控烟刻不容缓。对控烟的立场和做法,反映了我们的发展是否真正是为了人民的利益。”
全面控制烟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典型的国家公共产品,也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政府有效及时提供。“国家须立法保护每位公民免受二手烟危害。”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国家控烟办公室主任杨功焕认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表述中,“推行”的关键,就是由全国人大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烟草控制法案。她说:“烟草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健康危害型’产业,。虽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纳税大户’,但其带来的社会成本‘净效应’已为负值。烟草业是典型的健康危害型产业,它带来的税收已经不抵其造成的危害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沉重经济负担。
中国政府应将控烟作为履行保护人民健康的最有价值的公共服务,在国家和各省(区、直辖市)政府的公共财政下,设立烟草控制专项经费,提高烟草控制的活动能力;制定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的具体控烟规划,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使“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达成广泛的民意共识。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的禁烟内容,杨功焕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十二五”首年,应该有一半的省级城市,特别是已颁布地方控烟立法的城市,达到公共场所完全无烟的目标。而“十二五”收官之年,理想的状态是,在省一级城市,实现100%的公共场所无烟。5至10年后中国的控烟蓝图可以概括如下,在室内公共场所看不到有人吸烟、闻不到烟味;所有公共场所看不到和听不到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不再有向青少年销售香烟或由青少年销售烟草制品的现象。
杨功焕还对“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包括四个关键词,这也是《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要求签约国履约五年后达到的目标。“全面”指全国各部门和各行业都要开展这项工作,不是在少数地区的试点。“全面”也意味着政府各部门都不容置疑地要包容到这项工作中来,是政府的责任。“推行”要推动控烟进程,就必须有措施、有活动、有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有支持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投入、执行及监管队伍等;而推行中最关键的策略是立法。“公共”此处的“公共场所”,不是最早提到的医院、学校、影剧院等少数局限的公共场所,而是所有的室内公共场所,包括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还包括饭店、餐厅、网吧等各类经营性的公共场所。“禁烟”不再是简单的“禁止吸烟”。
与会代表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控烟立法难,执法更难,但普遍认为,“执行难”不能成为不立法或法不好的理由。“十二五”规划中列出明确的控烟目标,对全国人大是一个约束,也是一个推动。但关键是,控烟执法要靠我们争取更大范围内对“烟草危害”、“公共场所吸烟违法”的民意共识。令人高兴的是,卫生部3月22日推出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提出今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并在公共场所中应配备吸烟劝阻人员。虽然只是一个部门规章,但已彰显出政府部门对控烟的决心,也可以视为“十二五”规划后,中国全面控烟迈出的第一步。
具体到执行,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国家体制及机制设计范畴内的多头管理现象,“十二五”规划中,由于“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具体章节中,因此国务院已交由卫生部负责牵头各部门落实完成。同时,《烟草控制框架公约》2006年在中国生效时,国家建立了以“工信部牵头”的履约机制。今后五年的中国控烟推进过程,有待于部门之间进一步协调。也可以这样理解,中国控烟应以遏制需求在先,由卫生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在公共场所全面推行禁烟,向吸烟者提供戒烟服务;调整供给在后,由工信部牵头,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帮烟草企业转产转型。
人群对烟草需求的变化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国在未来20年完全有机会平稳实现烟草企业的转型。这符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根本方向。(中国日报记者 李洋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