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17日言论版文章: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要大幅度增加对全球健康资助的贡献,中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批评者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和第二大财政收入国,不但对多边金融机构如全球抗击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做出的贡献微乎其微,而且还积极寻求健康资助。他们声称中国从全球健康基金中的获利,夺取了其它更需要国家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宝贵机会。他们呼吁国际社会给中国施加压力,使中国完全从健康资助的接收国转为世界健康的捐助国。
中国变富之后应该对全球健康事业投入更多吗?应该。这样做能既有利于全球健康治理,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有利。中国是否真的像批评者所认为的是一个对世界健康资助不积极的国家吗?实际不是。
仔细研究下中国参与的国际健康和发展援助,就能发现中国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慷慨的多。很难相信吧,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才正式接受外国援助。在1976年破坏性的唐山大地震期间,中国拒绝了来自外国和国际机构的人道主义援救。与拒绝接受国外援助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一直积极支援第三世界国家。即使在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上百万中国人饿死于现代史上最严重的饥荒中,中国仍然向阿尔巴尼亚和其他国家捐助资金和食物。1973年,中国的发展援助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最高,达到惊人的7.2%,比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还高。国外援助越来越重的负担以及受助国对援助的浪费最终导致中国重新评估其对外援助政策。中国领导人认识到对国外援助的金额应与中国的发展水平和地位相一致,把国外援助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具有局限性。结果,20世纪70年代对外援助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显著下降了。
尽管如此,中国仍旧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捐助国。温家宝总理最近宣布,截止2008年6月份,中国对发展中国国家的援助达300亿美元,其中几乎一半都是无偿援助。中国仍视健康外交为经济有效的对外援助工具。截止2009年末,中国已经向47个非洲国家和地区派送了1.7万名医护人员,为当地大约2.4亿人服务。在过去10年,中国也成为国际人道救援和救灾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对多边健康基金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去年9月,温家宝总理承诺向全球基金捐赠1400万美元,几乎相当于过去7年中国向该基金捐赠的总和。虽然中国承诺的金额不及美国、日本甚至俄罗斯,但是不管怎么说,是发展中国家中捐赠最多的国家。像印度、巴西没有给第三轮国际基金补给捐一分钱。来自国际健康观察员和实践者的消息显示,中国给撒哈拉以南国家提供的与健康有关的发展援助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不相上下。这从中国计划“援建200所学校、派遣3000名医疗专家、训练5000名当地医务人员、向100所医院提供医疗器械和药品、优先关注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及疟疾、肺结核和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可以看出来。
有关中国对全球健康贡献的误解,在某种程度上可归因为中国在欠发达国家以独特的方式支持全球健康。中国通常不会详细报道其援助,再加上缺乏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这样的发展机构,使得衡量中国健康支援项目的参与程度及性质更加困难。中国也不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下属发展援助委员会(OECD DAC)的成员。中国更习惯于双边援助,而且很少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合作。不同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在提供健康援助时鼓吹贸易自由化和好的治国之道,中国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被援助国的健康和人类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这种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改善健康和发展条件提供了可行且有效的选择,这也导致中国对全球健康事业的贡献不为人知,招致人权组织和国际发展机构的批评。因此,中国应推进与其他资助国就健康援助和其它发展问题进行对话与合作,这符合中国的利益。有助于提高透明性,避免健康援助的重复,并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建设性合作伙伴的形象。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3/17/content_1218397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黄延中 编译 张斯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