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10日报道:中国1953年宣布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到1957年间经济平均增长速度9.2%。此后五年计划因政治原因停滞多年,1981年,国家启动第六个五年计划。计划名称也由“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2006年,五年计划再次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至此,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路线图,同时也成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蓝图。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应归功于“五年计划”这一制度设计。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通过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取得快速经济增长。1980年至2005年间,经济增长最快的二十个国家中有十三个国家贯彻实施五年计划或四年计划。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十个国家中,有八个实施五年计划。世界金融危机过后,参加二十国峰会的国家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实现了经济增长,这三个国家均实施五年计划。五年计划帮助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
从起草、制定到实施,五年计划需要集思广益。这是一个复杂,有时是漫长的过程,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五年计划要针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未来五年内经济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规划。
制定“十二五”计划,头一步是评估“十一五”计划的完成情况。2008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等机构对“十一五”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期中评估。每一个机构都递交了一份独立完成的报告。
2008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向国务院通报了三个机构的调查结果以及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完成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提交的中期评估报告显示,经济增长目标提前达到,社会发展平缓推进,资源与环境问题改进显著,但挑战与问题依旧,经济结构转型依然滞后,但总体上说,“十一五”计划落实进展顺利。
第二步开始于2008年年底。国家发改委挑选了涵盖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关心的二十多个问题,例如,吸引外资政策,收入分配改革等,组织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进行讨论。数千名政治学及经济学专家同心协力,用一年的时间研究了下列问题:“二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将怎样发展?这是迄今世界上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咨询和研究活动。
第三步是要确定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精神。2010年年初,国家高级领导人在几个场合的讲话都显示,“十二五”计划将主要关注改变经济增长模式。
第四步是要制定“十二五”计划的一份咨询意见稿。咨询意见稿要收集各种思想和建议。包括五十多名成员的一个特别专家委员会就咨询意见稿展开热烈讨论,前后多次给起草团队提出建议。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10月,专门为制定国家的社会及经济发展计划提供建言献策。辩论和意见征集是委员会献策的主要模式。
第五步是讨论咨询意见稿,201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完成了咨询意见稿的讨论。会议现场还收集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第六步是起草最终计划,建立在此前的讨论和建议的基础上,草案计划2011年年初完成。
第七步是专家委员会2011年1月讨论草案细节。
第八步是1月至2月,温家宝总理从社会各阶层收集意见。
第九步,也是最后一步,2011年3月五年计划草案提交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讨论。如果草案能够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国务院将开始公布并实施这一计划。
“十二五”计划的整个制定过程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和地方政府追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愿望。所有不同利益、愿望和建议都将会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关于中国未来的共识。这个过程就是一种证明,证明中国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公共决策的民主和制度程序。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3/10/content_12146877.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