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4日报道:每年三月的两会如期而至。除去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级政府预算,今年的一个不同是,这次两会将审议批准“十二五计划”。
“十二五计划”的大方向是在未来五年内,深化改革,谋求发展。这一计划也将包括一些关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指标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等量化目标。温家宝总理已经表示过,未来五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速目标位7%,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7%的目标率低于上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7.5%。尽管单从数字上看,增长速度的下调幅度微不足道,但这一下调的确突出了政府为保证增长的可持续性而放缓速度的用意。
要实现“十二五计划”提出的目标,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以工业制造业、资本投资和出口主导转变为一种更多地依靠服务业和消费驱动的模式。这一转变是解决中国社会、环境及外部失衡的关键一步。
纠正经济失衡已经是前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目标之一,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切实的进展(例如,控制能源消耗和污染,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提升研发领域的公共支出)。但就纠正失衡的整体目标而言,进展有限。例如,中国的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投资,尽管服务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服务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现在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需要比五年前还要强烈,部分原因是外部失衡比五年前更加明显,最近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暴露了出口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短板。
但如果没有更富魄力的制度调整,调整经济平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些关键的政策领域迫切需要政府调整注意力,把公共支出从公共服务、开发资本市场上转移到帮扶中小企业和自聘人员获得信贷支持上来,帮助私营经济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时,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
这些复杂的改革某种程度上应该在“十二五计划”中有所反映,最大的挑战来自实施阶段。此外,尽管必须要走改革这一步,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还可能创造或加速决策过程中的妥协。例如,将服务业作为一种经济增长及提供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短期内必然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只有等到改革成效中长期释放之后,过剩劳动力才会通过充足的配套性政策(如投资教育、职业培训和社保网络)得以吸收消化,此前改革必然会带来就业率的下降。
此外,让消费成为增长驱动力需要大量增加居民工资收入,就像计划中宣布的那样,这将创造经济中的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升,决策者在恢复平衡和稳定物价之间陷入两难选择。
此外,新政策框架将必须应对新世纪带来的挑战。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都很突出。但“十二五计划”中并未详细论及人均收入过低状况下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文件论述了很多环境领域的议程,这一计划是建立在“十一五计划”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的。
中国快速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成本,严重依赖煤炭作为能源,结果造成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二氧化碳气体释放量快速增长。成功经济转型带来的繁荣还极大的提高了汽车的拥有率,汽车增速超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速度,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又快了经济及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十二五计划”设置了具体的环保目标,但考虑到政府加速城市化计划的庞大规模,政府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现有低碳经济的框架下,以可持续的方式推进城市化建设,其中必须注意提高水质和土地管理水平。
考虑到此次改革涉及的深度,“十二五计划”或许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制定的最重要的计划。但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改革将在多大程度上超越现有计划的范畴。
回顾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功地将中国转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今天的挑战是怎样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应该对包容性增长和环境的可持续性采取更加坚定的态度以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必须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强有力的财政实力可以为转型提供足够的空间,新的五年计划中,不断增加的公共支出也将配合政府财政,共同促进中国经济转向更加平衡的,以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方式。就这一方面来说,每年的两会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应对结构经济的约束,最优化地配置资源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1-03/04/content_1211273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保罗·希腾斯是亚洲开发银行驻华总监,尤兰达·费尔南德斯·罗蒙是亚洲开发银行驻华经济部主任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