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韩特工闯印尼官员房间窃军售资料被撞见仓皇而逃|爱沙尼亚福利院大火致10名儿童丧生 举国哀悼|老贝出手阔绰 赠性丑闻主角24件大礼超20万英镑|
中国日报精选
中国真“反对、抵制或阻挠”G20巴黎会议了吗?
2011-02-21 17:34:34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21日评论版文章:“尽管中国反对,但德国依然对二十国集团会议可能达成的协议充满希望”、“中国表示抵制二十国集团会议取得成果”、“中国阻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协议”等等,这些就是西方某些媒体周末发布的招人眼球的新闻。

参加“二十国会议”的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上周六展开闭门会议,讨论如何衡量目前的全球经济失衡的指标体系。某些西方记者借机大打“中国牌”,故意炒作中国与其他国家间存在的部分分歧。在使用了诸如“反对、抵制和阻挠”之类的词语后,这些西方记者可能再进一步说中国要“劫持”了,假如这次峰会无果而终,就所讨论的议题没有取得有价值的成果,中国注定会成为替罪羊。这些西方媒体的作为是有先例为证的。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后,英国《卫报》就曾如法炮制了一回。

参加“二十国集团会议”的各国代表又在考验记者们的耐心了,但凡现在各国决策者参加的多边会议都落入这个窠臼。只不过这次谈判取得突破的速度比以往快了很多。就在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头条新闻刚刚刊登几小时后,本次会议主席法国财政部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便宣布,经历一个“成果丰硕的夜晚”,与会代表已经就五点可用于衡量当今全球失衡的标准达成一致意见。

客观是新闻的生命,是记者的首要职业操守。 恣意炒作某国与他国客观存在的部分不同意见,强加以“反对、抵制和阻挠”之名,不仅有违新闻职业道德,更会误导视听,蛊惑大众。

西方媒体历来对中国的基本国情视而不见:这个国家有超过13亿人口。因此,中国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会上发言时,他们代表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根本利益。如果有人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更容易理解为何中国在全球谈判中,当国家利益与全球议程没有必然交集的时候,会显得犹豫,有时还不会退步。

外汇储备、货币政策和贸易问题对中国这样一个国家事关重大。要求中国在一夜之间做出转变是不现实的。中国政府首先要为13亿人民负责,在这些关键领域一旦失策,中国将要承担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在许多国际会议上,中国也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和合作精神,在上周六“二十国集团会议”上,中国就是如此。

上周六,“二十国集团会议”在巴黎召开,凑巧的是,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的北京,一场中国主要国家领导人悉数到场的重要座谈会也在同时举行,包括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内的领导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

巴黎和北京这两个分别举行的会议恰恰在提醒我们,中国政府在做出政策变动时首先会评估由此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再去考虑巴黎G20会议上中国代表在一系列重大议题上的谨慎表态,就会明白他们的抉择对中国国内治理具有何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中国在重大议题决策时要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有时情况之复杂超过西方媒体记者的想象。中国的转变和发展都需要时间,这是一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但渐进式的转变并不代表中国政府拒绝承担其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

事实上,每当某个国家或地区需要帮助时,中国都会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积极伸出援手。19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并没有像许多其他国家那样使本国货币贬值以促进出口,而是选择保持人民币坚挺,为稳定国际贸易及金融秩序做出重大贡献。十余年后,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中国依然坚持与许多国家签署动辄几十亿美元的合同,积极引导全球经济复苏。很少有西方媒体谈到这些客观事实。

法国财长主持的这次“二十国会议”为恢复全球经济平衡,保证各国协调一致,采取合理有效货币及金融政策等设置了一个正确的议程。中国政府代表表态愿意为解决这些全球问题做出自己的努力。下个月,中国对国际社会和本国人民的负责任态度将在新制定的“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得到具体体现,届时中国全国人大将审议这一计划。计划中将明确提到要在未来五年内中国进口要提高一倍,同时加强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这对国际社会来说都是可喜的消息。

在将这些计划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中国必然会积极地参加制定全球游戏规则。在多年的国际交往中,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国际参与不应由一国垄断,也不是零和博弈;中国知道双赢和多赢的深刻意义。

本次巴黎会议上上,国际社会和西方媒体或许会对中国在人民币升值及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上的立场感到不满,许多领导人催促中国尽早采取行动。 但中国完全有理由采取渐进的措施。例如,如果中国政府采取激进措施促使人民币升值,那么在中国今年晚些时候执行新的进口政策时,那些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国家注定会感觉其利益受损。

因此,在报道中国时,更加客观、深入地了解中国或许是那些有志于涉华报道的西方记者要做的功课。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02/21/content_1204739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中国日报驻布鲁塞尔首席记者 付敬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韩国人最爱吃的美食是啥?
如果你问韩国人最爱吃什么,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五花肉。过新年尤其如此! >> 详细

论坛
盘点:王妃的奢华订婚戒指
威廉王子已经向女友求婚,在他们完婚之前,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以往的皇室订婚戒指。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