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17日报道:农业专家指出越来越频发的重度干旱让中国在过去十几年里遭受了巨大的农作物损失。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情信息研究室主任李茂松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过去十几年里重度并长时间持续的旱灾发生的频率大大增强,已经成为造成农业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重度干旱一般是指跨流域或跨省区发生的旱灾。
“如此严重的旱灾在上世纪50年代一般是五年一遇, 90年代两年一遇。进入本世纪已经演变成每年一遇了,”李主任说。
随着全球变暖,干旱目前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北方地区全局性的自然灾害,而在南方,季节性干旱的程度也在加剧。
中国农科院统计结果显示,1951年—2009年的59年间,我国每年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每十年增加7000万亩以上,年均因灾损失粮食每十年增加100亿斤以上,年均农业经济损失每十年增加200亿元以上。
“旱灾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总数的60%, 洪涝和病虫害各占到10%左右,”他说。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0928亿斤,比上年增产2.9%。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将实现5500亿公斤以上。
但农业专家警告不断增加的自然灾害可能使我国粮食增产面临危机。
2003-2009年,全国因灾累计损失粮食6067亿斤,约为同期全国累计增产粮食的4倍多。
在这种情况下,减灾就是增产,李主任指出。
一项由科技部组织的“十二五”农业防灾减灾科技发展战略已于2010年底结束,根据该研究结果,从今年开始,未来5年将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
其中试点项目之一是筛选和培育耐(抗)逆农作物品种,在全国50万公顷示范区内推广,预计在重度灾害发生的条件下,农作物损失减少10%。
根据农业部最新监测显示,截至2月13日12时,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8省冬小麦受旱面积达10824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2390万亩。冬小麦受旱面积占8省播种面积的39.6%。
尽管上周大部分受旱地区出现降雪,但仍不能有效缓解旱情,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于振文说。
“目前我国针对各地不同水旱灾害特点的基础调查还是空白,这也是造成近年抗旱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农科院农业自然灾害减灾研究员说。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前并没有水利建设,随着季节性干旱的日趋严重,农田水利建设就迫在眉睫了,” 她说。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1-02/18/content_1204154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金珠 编辑 吕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