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维基解密前雇员创立新型解密网站OpenLeaks|英工程师正打造超音速汽车 时速超1600公里|交通锥标作鼻子 波兰打造世界最大雪人|
中国日报精选
中国制造的价格差异
2010-12-14 07:17:0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4日报道:圣诞、新年临近,中国游客出境旅游购物大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同样的商品在境外比大陆还便宜。实际上,“中国制造”的商品普遍存在着境内贵过境外的现象。一双耐克或者阿迪达斯的中国产旅游鞋,正价产品动辄七八百甚至上千。而同样款式的鞋子,在美国的一些大卖场上,只需要三四十美元,折合人民币也就两三百元人民币。再以电子产品为例,一部在广东深圳组装的16G的IPAD,面市之初在美国的报价是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300元),香港报价为3888港币(折合人民币约3300元),而在美国上市约一年后,IPAD行货终于登陆中国大陆,但其16G版售价为3988元人民币,境内比境外每台贵688元,价格要高21%。如果再考虑国内外的收入差距,两者之间的价差则更大。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0年4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的人均GDP为3678美元,世界排名100位,而美国则以46381美元排名第九,约为中国的13倍。也就是说,同样以购买IPAD为例,国人要比美国人多付约两成的钱,而收入只是人家的1/13! 这种价差不仅使水客有职业化蔓延的趋势,也使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境外买回“MADE IN CHINA”的各类产品,从服装纺织到电信产品,大包小包塞得满满的。

从理论上看,在中国生产的同一件商品,在中国本土市场销售,与远渡重洋到西方发达国家市场销售相比,应该成本更低,理所当然销售的价格也应该低才是。为什么“中国制造”却是境外比境内便宜?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目前其生产的大量商品在国外还是作为“低档货”进入零售终端。缺乏知名品牌,主要为他人贴牌生产等原因,使得“中国制造”定价偏低。这是与中国发展阶段相关的一个原因。

中国商品出口退税构成了出口商品价格低于国内的直接原因。由于中国拥有加工装配环节的比较优势,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中国制定了促进出口的退税政策。可就是这个出口退税政策,现在成了很多外贸企业的利润来源: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一再被挤压,不少制造企业都是不赚钱甚至贴钱在接订单,而出口退税部分就成了他们赚取微薄利润甚至补回亏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iPhone为例,代工一台在美国售价为499美元的iPhone,代工企业获得大约4美元,其中还包括工人的工资和摊销固定资产投入等。中国产品的出口退税不仅为欧美发达国家提供补助,维持着他们的高消费水平,而且直接构成出口商品价格低于国内的原因:减少17%的增值税至少可以使出口商品价格比国内下降17%。

发达国家的市场竞争激烈,欧洲、美国、日本品牌同场较量,许多品牌都经营了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在这样的市场环境里,要想争取新客户,高价策略行不通。并且发达国家的物流系统比较完善,许多品牌直接在折扣店、直销店里销售,销售网络发达,流通环节中间费用低廉。

同样由中国生产的一批商品,出口后再流回中国时需要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比如服装和化妆品的关税大体在20%-50%之间,加上17%的增值税和税率不等的消费税,无疑提高了售价。

国内市场上的高流通成本抬高了商品价格。国内流通环节的中间费用过高是一个久被诟病的痼疾。中国销售网络的建立还不健全,国内进入销售网络进行分销的成本很高。一件商品进入销售终端,除了运输费用以外,还有高额的进场费、摊位费、上架费、节庆费……以及不同层级的代理商,各级代理商“雁过拔毛”,要从营业额里扣取一定比例的利润和回扣,甚至还有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关费用。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体现在产品的标价上并由消费者来“买单”,销售价格自然低不下来。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国内商品物流成本占到了物价的20%—40%,而人力成本高昂的美国,这一数据在20世纪90年代大体保持在11.4%—11.7%范围内。进入本世纪后十年,尤其在本世纪头两年,更下降到10%左右,甚至在2002年降为8.7%。

灰色制度性成本过高。这是导致“中国制造”外贱内贵的制度性原因。国内市场的不透明、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了高昂的交易费用和制度运行成本。铁路、公路、空运都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物流系统质次价高。由于中国大陆铁路货运超负荷,流通商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竟然高达五千到五万人民币之间;高速公路运输也不便宜。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的21.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是10%左右。

“中国制造”的产品国内定价高于国外,还有一点是因为,国际品牌牢牢掌握着价格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而我们的自有品牌产品仍未形成与之相抗衡的力量。为国际品牌贴牌代工的“中国制造”在国外卖不了高价,但在国内,却因为品牌而跻身高档货品市场。由于中国国内名牌的竞争力不够,品牌没有树立起来,导致为数不多的国际品牌独占高端商品的鳌头,因此,跨国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定价就高,从中赚取高额利润。

分析至此可以看出,其实“中国制造”不论在国内销售还是在国外销售,生产成本是一样的。之所以价格内贵外贱,差距就在于流通及营商制度环节。如果能深化这方面的改革,中国人去海外买“中国制造”的现象就会逐步减少,水客现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泛滥,还能有效地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0-12/14/content_1169688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韩琪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贸学院教授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日本平民皇妃的传奇姻缘
她的父亲是一家面粉厂的老板,她在大学以相貌出众闻名,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 详细

论坛
世界上最独特的十座教堂
世界各地的教堂有很多种风格,既有外观奇特的传统教堂,也有很炫的超现代教堂。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