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22日言论版文章:10月12日,约400名中国学生前往日本进行为期九天的参观访问,而10月27日至30日,约1000名日本青少年将参观上海世博会。
中日两国之间如此大规模的民间交流,对于深化、发展两国双边关系甚为重要。
在经历今年9月7日钓鱼岛扣押船长事件后,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居”,还能够实现两国人民间相互交往的持续推进,这将有助于解冻两国之间急剧降温的双边关系。
10月初,中国总理温家宝在亚欧峰会上与日本首相菅直人进行了“走廊会谈”,双方同意两国应当恢复政府间以及民间的交流活动;而近期这一系列的交流活动,则将直接促进两国之间友好关系的修复。
两国之间从政要到学生之间的频繁接触与交流,显示出两国人民想要修补双边关系的强烈决心与意愿。
近年来,中日关系在政府高层互动、经济合作、文化民间交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地区事务和国际事务中配合愈发默契。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不应该因为意外事件而受到破坏。
中日两国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年间(公元25-220年),光武帝就赐予一枚金印给“倭”(当时的日本)。这是中日两国之间有记载的最早的建交记录。
随后在唐代(公元618-907年),中国文化引入日本,帮助日本实现社会进步、文化繁荣。
唐宋两代是中日两国相互交往的高峰时期。双边拥有深厚的政治互信,双方也得益于之间频繁的经济来往。其间,中国的茶道、佛教传入日本,而中国的建筑、医学、绘画、印刷术也深受日本人民欢迎。
中日两国在过去2000年中都得益于双边友好交流,只是近代日本数次入侵中国为两国人民之间蒙上了一层阴影。现在,中日两国共识越来越多,关系又一次越走越近。
在这个大背景下,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6月27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会见日本首相菅直人时,就指出:中日两国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国家,两国是近邻,在众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有着很多共同的利益。中日两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符合两国以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广泛期盼。
中国始终坚持,两国关系的基础应当立足于两国建交时签署的三份重要文件,秉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向前发展。
中国一直以来都努力与邻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但是,中国也不能容忍他国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行径,如近期的日本议员“空中视察”钓鱼岛事件。
舆论普遍认为,日本青少年餐馆上海世博会是两国双边关系回暖的重要指标。然而,日本外相近来指责中国对于钓鱼岛事件表态“歇斯底里”,还宣称“钓鱼岛是日本无可争议的领土”——这些言论不仅毫无根据,而且危害到了两国间的关系。日本极端右翼分子的示威活动对于脆弱的中日双边关系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应当不遗余力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以此为背景,我们希望两国之间此次的友好交流活动能够圆满成功,也希望两国人民能够加深相互谅解,为双边关系进步而携手努力。(作者是时事评论员 侯金亮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