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6日言论版文章:现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远远落后全国其它地区。西部地区能否复制东部经济的发展模式,实现崛起呢?
在过去几年中,东部发达地区通过淘汰落后生产系统,限制人口增长。东部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高效益、高科技企业。同时,通过学习香港和其它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东部希望能吸引更多知识密集型产业在此驻扎。
过去几十年中,农民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功不可没。随着北京、广东以及长三角地区的生活成本的快速增加,劳动成本也相应的增长,这使得中国内陆地区的就业市场开始繁荣。
从本世纪早期开始,中国内陆地区开始实施西部大部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市,甘肃、四川、云南等六省以及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五个自治区,人口占全国的30%,但GDP仅为全国的17%。
西部大开发的初始阶段的发展目标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交通、水力发电厂以及能源和通信建设)。同时,东部地区新一阶段的发展也给西部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商务部、国开银共同下发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分两批共认定31个城市为东部沿海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城市。
东部地区由低端制造向高端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将会改变中国的出口结构。例如四川和云南的新高科技产业发展区就有向国外市场提供电子和信息产品的能力。
通过政府的利好政策,西部地区已经在国内消费、成本优势、投资政策以及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西部地区希望能通过这些方面的优势追赶东部。
在西部大开发项目的开始阶段,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都集中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4万亿(5860亿美元)刺激计划中的一半都用于交通、基建、电网,以配合西部地区矿产石油天然气的开采。
此外,为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中国政府实行以 “培养高消费领域,拓展新消费领域”的扩大消费战略。目前,中国东部地区的零售消费最为强劲,非沿海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正在经历一场从电视到冰箱的耐用品消费革命。
今春以来,广东的工厂见证了大规模工人罢工以及大幅度的工资上涨。而西部地区凭借税收和其他方面的优惠政策,正在取代东部,成为新的成本优势地区。而这些因素也反过来加快了国内和国外工厂向湖北武汉或重庆等地转移的步伐。
凭借低工资以及各地经发区中的科学和高科技产业园等优势(如成都、重庆、西安),一些内陆省份甚至试图跳过廉价生产阶段,直接进入高附加值生产阶段。
近期,许多内陆城市的外资流入呈高位增长态势。各地政府主要通过本地“特有竞争优势”来吸引外资进入本地特定需求领域。例如,2008年四川地区的外资翻了一番,而外资不仅仅局限于思科、爱立信、微软、诺基亚SAP和西门子等大型跨国公司在试验和研究实验室方面的投资。
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还依赖于银行。而东部地区在贷款和存储总额方面遥遥领先,西部地区还有很长的路途要赶。
但是,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的新建和一些相对优势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事实上,经济增长重心向西部转移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国家凝聚力来说至关重要。
经济增长虽然非常必要,但是还不够,中国应当不断的推进社会的平衡与和谐,形成“全面发展”的社会局面
而中国未来10年或20年的经济发展潜力,主要取决于西部地区的崛起与发展。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thinktank/2010-08/26/content_1120500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美国独立智库——印度、中国及美洲研究所(美国)国际商务项目主任Dan Steinbock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