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11日专栏文章:国际能源机构每年提出“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排放”(“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的统计报告。以该报告2008年版为例,在2006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56.49亿吨,仅次于美国的56.97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同年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4.28吨,仅为美国人均排放量的4.44分之一,俄罗斯的2.60分之一,日本的2.22分之一。
该统计中列入“人均排放量”,说明对各国排放量的统计还是着眼于“人”的,那么,这里的“人”是指世界各国的国民?还是指世界各国国土上的居住者而不管他或她是哪国国民?
不用多说,这两者显然是有区别的,因为各国的国民中,有一部分人可能在本国以外的地方通过生产活动等进行二氧化碳排放;在各国的国土上也会有一些非本国国民通过生产活动等进行二氧化碳排放。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 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 GDP)的数值越来越不一致,这是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国民”在本国之外进行生产活动,由此产生的最终产品或劳务尽管仍然属于本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却被计入他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由于生产活动必然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可以推断世界各国的国民排放总值(Gross National Emission - GNE)、即本国国民进行生产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国内排放总值(Gross Domestic Emission -- GDE)、即本国国土上包括本国国民与外国人在内的居民进行生产活动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数值也会越来越不一致,因为一方面本国国民会在国外进行生产活动;另一方面外国国民会在本国国土上进行生产活动,从而导致可称之为“排放交错”的现象。
也许有人会觉得,上述“国民排放总量”与“国内排放总量”的区别不会很大。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或许可以这样说。但是,对于世界上一些大量引入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来说,由于大批外国企业通过独资、合资等方式在国内设立生产据点,外资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本国总排放量的比例就远远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数了。
以中国为例,受到中国的投资机会及其规模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吸引,中国在过去10年吸引的外资约占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20%(世界银行报告),随着大批外资企业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生产活动,非中国国民在中国土地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日益增多,这导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交错”现象、即国民排放总值与国内排放总值的差异特别明显和突出。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有些国家之间甚至形成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犬牙交错”局面,从而必然导致经济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跨国交错现象,为此,我们应该以推动国家间经济交流那样的积极性,努力推动国家间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合作,更加有力地开展拯救地球家园的全人类伟大事业.
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交错”现象也有助于更加全面地、有分析地看待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更加公正合理地、科学地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二氧化碳减排承诺,在中国国土上排放二氧化碳的外国企业也应该进一步采取合作的态度,与中国人一道,共同为减少源自中国国土的二氧化碳排放而奋斗。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thinktank/2010-08/11/content_1113425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冯昭奎 编辑 裴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