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22日报道:7月1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圆满结束对中国长达4天的“伙伴之旅”。默克尔总理对当前中德关系给予高度评价,称其进入更加坦诚的新阶段。温家宝总理亦积极回应,称其访华具有“历史意义”。默克尔此次访华,不仅收获了经贸大单,看到了中国愿意与德国积极展开经贸交流和技术合作,以实际行动坚持自由贸易,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复苏的诚意,更重要的是,与中国进一步加强了战略互信,建立起了“后危机时代”值得倚重的战略伙伴关系。
在中德关系中,经贸关系是双边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009年,中德两国的贸易额为920亿欧元,中国贸易顺差近200亿欧元,德国的机械设备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和销售市场。2009年德国对外出口下降18%,唯一对华出口是个例外,出口额不降反升7%。中国现在是德国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德国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经贸交往为双边关系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中德此次签署的总额超过40亿美元的经贸合作协议,涵盖了财政、环保、文化等诸多重要领域,再次表明双方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和意愿。其中,双方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绿色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今后中德关系发展中新的亮点。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对德国经贸和技术需求巨大,而德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也需要广阔的中国市场,双方经贸合作空间巨大。
但中德关系的“抗冲击性”不能仅仅依赖经贸这一单一支柱,因为经贸合作易受政治和媒情舆论风向变化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中德携手向前必须在经贸关系这一支柱外,找到另一支柱。此次默克尔来访,中德两国领导人共同签署的《中德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公报》,为未来中德关系的发展建立起了“政治支柱”。中德之所以在时隔38年之后才发表第二份联合公报,既表明双方对彼此关系走向均非常审慎,更表明在当前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背景下,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时机已经成熟。中德已经认识到应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和运作双方关系。未来中德两国高层的定期会晤和对话磋商机制将有助于双方增信释疑,全球提升中德关系。中德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良性认知也将随着政治互信的增强,进一步丰富和朝着积极方向变化。
中德进一步走进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层面。“后危机时代”,一国无力单独应对气候变化、防扩散、打击恐怖主义、解决贫困和发展不平衡等重大全球性问题,亟需通过G20等多边机制共同应对。在此背景下,中德两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作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代表,加强磋商交流、携手合作不仅将有助于增强多极化世界格局的稳定性,还将增加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有效性。此外,中德关系的不断深化还将为中国同欧盟及其他成员国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蓝本和标杆。中德关系式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稳定的中德关系将对整个中欧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相信,只要中德携手一道,朝着双方联合公报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加强两国政治互信、提升经贸合作、丰富人文交流、拓展多边合作,中德战略伙伴关系必将因此不断迈上新台阶,并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7/22/content_1103375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余翔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 博士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