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30日评论版头条:目前,澳大利亚新总理吉拉德已经接替“中国通”陆克文上任。作为澳大利亚首位女性总理,吉拉德将如何把握中澳关系的航向,成为双方战略界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来看,我们可以谨慎乐观地预测,中澳关系的“吉拉德”号将不会太偏离陆克文的航行路线。吉拉德将稳定务实推进中澳关系发展。也就是说,陆克文先生为推动中澳关系所作的努力并不会因为他的离职而成为遗产,反而将会成为吉拉德继续推动中澳关系可自借鉴的宝贵资源。
首先,陆克文肯定中国的地区和国际贡献,积极推动双边关系。2007年上台之初,陆克文即将“全面融入亚洲”作为其对外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中国,他更是明确表示,要做“中西方桥梁”。首次出访,陆克文选择中国作为亚洲唯一的一站,在推动停滞已久的双边自贸协定上与中国领导人认真沟通,并积极寻求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国际金融危机之际,陆克文更是强调中国是澳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关键”,积极推动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如主张中国等外汇储备丰富的国家向IMF增资的同时应获得更大决策权,呼吁金融稳定论坛吸纳我等新兴经济体参加等,并对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多哈回合谈判、地区机制建设中扮演的积极角色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陆克文坚持做中国“诤友”,努力寻求解决双边分歧之道。2008年陆克文首次访华,在北大演讲中首次提出要作中国“诤友”。他强调真正的友谊敢于说出不同意见、直言规劝,能够就争议问题进行有原则的对话。2009年迫于国内尤其是反对党的压力,中澳关系出现一些波折,在一些双方比较敏感的问题上,如资源公司收购、“胡士泰”案、达赖喇嘛问题、热比亚等问题上,出现立场分歧,中澳关系一度下滑。这种情况远非两国人民所期待,为此双方领导人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协商。李克强副总理2009年底访澳,国际媒体评论称“中澳关系重回正轨”。经历中澳关系的风雨之后,陆克文总理今年4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发表演讲,再提“诤友观”,表示澳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尤其是领土完整,但同时也要代表本国民意,再次展示了其要在中澳关系上有所作为的决心。近期,习近平副主席访澳时,将中澳全面合作关系视作“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更被国际舆论认为“准确描绘了当前两国的关系,坚定了中澳发展的信心”。
第三,陆克文成立“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加强双方学术交流,培育澳大利亚新一代中国通,发展新的中国观。陆认为,世界对中国在未来将要、能够或必须扮演什么角色充满兴趣,而这需要对中国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即不再拘泥于对中国过去的研究,而是更加强调积极融入当代中国。今年4月,澳政府投资5300万澳元(约3.35亿人民币)成立的中华全球研究中心即着力于此。该中心汇集了一批全澳顶尖的中国问题专家。该中心旨在为澳、中以及其他国家提供交流平台,以实现跨学科、跨领域乃至跨国的全方位对华研究。在中心成立后的第三天,中心的主要人员就启程访问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高度重视该中心,在其访澳行程中,专门设立为中心赠书的一个环节,希望该中心能为双方的相互理解发挥重要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中心更像一个为双方尤其是澳方培养新一代“中国通”,孕育澳大利亚新的中国观的摇篮。中心负责人曾在与中国同行的讨论中说,中心在推进中澳关系的过程中将发挥“起承转合”和“继往开来”的作用。
最后,吉拉德总理将继续稳健务实地推进中澳关系。与陆克文相比,吉拉德并不太为中国人熟悉,但她却早已是澳政坛名将。律师出身的吉拉德,今年49岁,年富力强。2006年成为陆克文在工党内的副手。在接替陆克文出任总理之前,吉拉德已成为澳大利亚行政职位最高的女性,出任副总理兼教育部长、就业和劳资关系部长、社会包容部长。与陆克文相比,吉拉德的脾气秉性和政策倾向似乎更适合做沟通协调工作。陆克文也称其将来会成为一位“出色的”总理。在对华关系上,吉拉德虽然不是“中国通”,但相信陆克文提出的诤友观,中澳双方为解决矛盾分歧所形成的谅解、共识和机制,以及旨在培育新一代中国通和新的中国观的研究中心,都将为吉拉德号的航行带来便利之处。(作者 郭春梅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