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18日报道:一个塑料瓶,或许有很多办法循环利用它;但是上千个塑料瓶,可能就让人头疼了。
两千多个塑料瓶,在夏宇和他朋友的手中,却有别样的用处。
夏宇,36岁,是湖南省湘潭市“聚一堂”茶楼的老板,店里日积月累上千个塑料瓶。
以往这些瓶子大多卖给废品站,或者闲置。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来临之际,夏宇和他的朋友们,用2010个塑料瓶做成了一艘漂流船。
夏宇的计划是和朋友们在这艘塑料瓶漂流船上,从湘潭出发,顺着长江进入世博园,全程1500千米。
2010年5月1日世博园开园的这一天,夏宇和他的朋友们从湘潭出发了。
很多人觉得这是个匪夷所思的想法。毕竟,这条“船”几乎很难称得上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船。瓶子由铁丝捆绑在一起,再加上一个木头架子,就成了船的主体结构。船体7米长,2米宽,看上去更像是一条小筏子。造这条船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总造价约2000元。
在起航前,夏宇也曾在不同的水域上试验过船的安全性,并认为乘着它航行1500千米是个可行的计划。可是真正的行程比试验要更加艰难。每天平均走40公里水路,必须战胜漩涡,激流,险滩。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到了夏天,长江流域的许多航段都有洪峰来袭的可能。
夏宇一直热爱户外互动,可是漂流长江的计划并不只是为了好玩。他打算在整个航行的过程中考察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夏雨说。“人们总说要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我觉得这不是一句大话套话。要想真的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小处着手,比如和沿途的渔民、沿岸的居民沟通,倡导大家不往长江里扔垃圾。”
夏宇的船上挂着一面船帆,上面画着此次航行的路线图,并写着“低碳生活,美丽世博”八个鲜艳的大字。小船上也并没有太多的空间放置厨房或者洗手间。很多时候,要满足必要的生理需求,必须得等到傍晚船靠岸。
为了安全起见,小船从不在夜间航行。到了晚上,夏宇和朋友们因地制宜,寻找休息的处所。在城市找附近的旅馆;在农村借宿农家;到了人烟罕至的地方,就住在帐篷里。
虽然越走越远,可是人们的怀疑并没有消失。“有一些网友也表示过想帮我们划船,但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却并没有出现。我想可能是他们真的有事情来不了,也不排除有一些决定不安全,最终决定不参与,”夏宇说。
沿途上夏宇的小船也吸引了不少眼球,人们也都只观看,甚至喝彩,但很少尝试。
“没有人相信我们真的能走这么远,”夏宇说。“一开始,没有人相信我们会过洞庭湖,但是我们过了;没有人相信我们会到长江,可是我们到了武汉,过了九江。”
随行的朋友们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逐渐离开队伍;到九江的时候,夏宇和朋友黄寅继续余下的行程。
更糟糕的是,因为劳累,黄先生生病了,小船不得不在彭泽停下来。几天之后,黄先生恢复健康,两人重新启程。
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到了安徽。截止6月17日,小船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已经走了800多千米,完成计划路程的一大半。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靠运气,”夏宇说。“有许多障碍随时可能让航行中断,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真的能到上海。”
这些障碍可能是天气,身体状况,更可能的是海事法规不允许。
“毕竟我们这艘船不是正规厂家生产,航行也没有相关部门批准,”夏宇说。
他也有些担心小船进入江苏流域可能会有相关部门依据法规阻止他们继续航行。
“其实一路上,也有很多过往船舶对我们伸出无私的援手,对我们的行动给予支持;有些管理部门也相当的人性化,很理解我们的行动,” 夏宇说。
通过几十天的航行,夏宇发现长江流域的水体情况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虽然也有一些漂浮物,但是水体污染的情况比我们出发前预期的要好一些。现在是汛期,有些漂浮物也是正常现象。我也和沿途的渔夫,沿岸居民聊过,他们都表示近几年来长江的水体治理力度很大。”夏宇说。
尽管航行有种种不确定因素,夏宇也不清楚是否最后能完成全部的计划路程,乘着小船进入世博园,但沿途的经历已经让夏宇感到不虚此行。
“毕竟,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夏宇说。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06/18/content_998734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吴怡瑶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