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26日发表评论:伊朗核问题长期僵持。鉴于伊朗曾秘密发展核计划而引起国际社会忧虑,即使伊朗已将其核计划交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联合国安理会仍几度通过决议,暂停伊朗进行浓缩铀的权利。但伊朗对此拒绝执行,它在没有消除国际社会对其打着民用核能旗号但可能正在推动军用核计划怀疑的情况下,不仅继续铀浓缩,而且扩大浓缩规模,兴建铀浓缩设施,并将铀235同位素的浓度提纯到20%。
近年来,联合国安理会已就核问题三次制裁伊朗,但伊朗一概拒绝,并在发展核燃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加上德国(“五常加一”)经过几个星期的磋商,已就升级对伊朗的制裁达成一致。5月18日,这六国开始在安理会散发新的对伊朗制裁决议草案。新决议案之“新”,在于它提出对伊朗实施重武器禁售,要求伊朗保证以后不得发展新的铀浓缩能力,并授权各国对进出伊朗的船只以及飞机实施检查,只要这些运输活动被怀疑有利于伊朗核计划向军用转化。
由于“五常”利益各不相同,这些大国能否就升级对伊朗的制裁而折冲利益,事关新一轮制裁的共识能否达成,也关乎这些大国是否具有塑造稳定的冷战后国际安全秩序的愿意与能力。应该说,安理会核心成员能就加强对伊朗的制裁取得一致,来之不易。这对制止伊朗当局继续发展核燃料循环发出了有力信号。
如假定伊朗确要发展核武器,那它必先掌握核裂变燃料。那么,过去几年中伊朗拒绝任何联合国安理会的制裁决议,在数量和质量上缩小同军用核材料门槛的距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现有国际体系对制止伊朗的核发展基本不起作用。可以判断,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以安理会新决议草案的案文来看,这次制裁仍不足阻止伊朗的核发展,因为它没有触及伊朗的核心利益——与能源相关的伊朗经济安全。
但就在5月17日,在巴西的斡旋下,伊朗同土耳其达成核燃料协议。据报道,协议规定伊朗在一个月内,将1200公斤国产的铀235同位素浓度为3.5%的低浓缩铀交土耳其保存,而其他国家则在一年内向伊朗提供120公斤浓度为20%(严格讲来是19.75%)的浓缩铀以供伊朗核研究堆使用。如其他国家未能履约,伊朗则将要求土耳其无条件返还它所存放的伊朗低浓铀。
伊朗突出此招,似将其核发展的水搅得更混。一方面,由于伊朗将相当一部分的国产浓缩铀存往国外,确实减少了它将这些核材料进一步浓缩的实际可能,也就减少了它进行核军事开发的现实性。这将减少各国对伊朗可能进行核武器发展的担忧,并削弱了联合国安理会正在拟议的新一轮制裁的法理性。
但在另一方面,伊朗和土耳其所达成的核燃料托管协议要在一周后递交联合国安理会。这个协议内容究竟如何,尚待观察。目前可判断的是,伊朗存于土耳其的低浓缩铀,主权仍属伊朗,伊朗可随时将这些核材料召回,理论上仍可在未来将其转化于其他目的。所以,这种方案并未消除西方对伊朗在未来可能发展核武器的担忧。对于西方,最好伊朗没有独立掌握的任何裂变材料,伊朗应该放弃现有核材料,并确保以后不再生产。
但是,伊朗和土耳其的协议显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它只是暂缓伊朗核扩散的风险,并将这一风险后移。根据协议,伊朗将取得外界向它提供的120公斤20%浓度的浓缩铀,但却不放弃自产的低浓铀,包括不停止将自家的铀浓缩到20%,这很难说是“交换”。伊朗和土耳其达成的所谓核材料“交换”协议,仍不接受安理会多次向伊朗提出的暂停铀浓缩的要求。事实上,过去一年来,伊朗加快了铀浓缩。即使伊朗将1200公斤低浓铀移往土耳其,它在国内仍保留了一部分低浓铀,甚至保留的比转存的更多,并将继续进行浓缩,这同联合国已有的所有制裁决议相悖,同六国正在推动的下一轮制裁要求也格格不入。
因此,伊朗与土耳其的核材料托存协议与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的下轮制裁存在着相当矛盾。伊朗将其部分核材料存放于土耳其,相当于自主地部分限制核主权,这有助于暂时降低它与西方社会的矛盾。就此而言,国际社会与伊朗均需抓住机遇,争取进一步良性互动,鼓励伊朗更多自我限制浓缩铀。因此,目前在安理会待审的决议草案,恐需调整。按目前案文推动制裁,可能引起安理会意见严重分歧,巴西和土耳其都是当前的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它们十分反对在达成伊土核燃料协议后继续推动对伊朗的制裁。但是,伊土协议没有满足安理会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的要求,安理会不太可能就此放弃对伊制裁。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thinktank/2010-05/26/content_9893163.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沈丁立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