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2月9日报道: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竣工仪式于昨日在一片欢声锣鼓中举行。在经过26个月艰苦奋战后,中国馆主体结构“东方之冠”作为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内最大的建筑之一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内部布展阶段,并将于4月投入试运营。
中国馆是园区内最早完工的国家馆之一。此前完工的永久建筑还有世博中心,主题馆和世博大道。世博演艺中心作为另一个将在此届盛会后继续保留的建筑也将在不久后完工。
由主办方承办的11个联合馆和37个租赁馆已全部交付参展方用于内部装修。尽管世博会组织者们正在拼尽全力确保所有场馆按时交付,但预计仍有10%-20%的场馆不能按时完工。
在昨天的仪式上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向上千位与会者宣布中国馆正式竣工。这项耗资150亿元的工程包括69米高的主体结构国家馆,3万平米的地方展厅,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馆。
中国馆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教授在介绍时说:“中国国家馆有很多形象的比喻,比如斗拱,方鼎或是谷仓。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第一眼看上去就很有中国特色。虽然届时会有很多国宝级的展品,但中国馆是世博会所呈现的的第一个展品。”
由于场馆内部仍在布展阶段,现如今建筑只有屋顶广场园林部分准许进入。
这个占地两万七千平方米的景观位于地区馆的屋顶平台。它的主题 “新九洲清宴”来源于圆明园的设计。该景观以中心广场寓意内湖水面,使国家馆与另外八个小岛遥相呼应,将中国典型景观抽象成为“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八个类型,写意地描绘了中国的山川与土地。
何教授介绍说:“园内大量曲线的运用展示了阴柔之美,这也与国家馆的阳刚线条形成鲜明反差。”
对于由于场馆正式开放后可能出现的客流过多的问题,园林的设计者清华大学教授张利表示有可能会采用抽干湖水的方法来扩大旱地使用面积。
何教授认为这次的中国馆建筑使用了世界领先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并同时采用了大量环保节能措施如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循环利用设备,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突破。
仍在现场继续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的施工工人王一告诉记者,为了赶在最后期限前教工,这两天会增加人手并且加班加点作业,但是之后他会赶回家过3年施工期以来与家人在一起的第一个春节。(中国日报记者 王政华 魏添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