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4日言论版文章:中国和美国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两国间评论的分歧变得愈发有趣。每次双方高层互访之后,两国的评论员就会高呼“失败”,抱怨自己国家的领导人没有赚到足够的分值。
这就和一些家长看着自己孩子在非竞争性场合(如,新学年开学或万圣节聚会)上的表现作出的反应一样——依旧将其视为竞争场合。他们会和孩子说:“面对老师时,你应该满面笑容”或者“明年我会给你买更好玩的衣服”。
因此奥巴马结束访华回国后,一些美国人认为他们的总统在货币和人权方面没有得到中方肯定的答复。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评论员认为自己的领导人在美元价值、取消对分裂者的支持、停止对台出售武器方面也没有得到奥巴马肯定的说法。有一些观点更激进,例如说中国在国家利益上妥协,在旧敌人的压力下屈从。
两国的专家必须要设法回避这种分歧的尴尬。然而,他们甚至想通过取消高层领导个人互访改变现在的外交模式、让两国元首通过电子邮件交流想法和意见从而签署共同文件。
从意识形态的分裂到干涉内政——这些遗留问题确实使得两国关系复杂化。事实上,旧问题最难解决。一种务实的办法是把这些问题暂搁一边,在其它的领域创造发展的机会,并且继续为对方做一些可行的好事。
这种办法被称作“增量改革”(尤其对国企适用),即对经济体的增长部分进行迅速的改革。如,引进新工业和新服务业,或者改革旧工业和旧服务业不太困难的部分。
倘若我们没有犯错,那么新工业和新服务业一段时间之后发展壮大,旧问题将被推至经济体的外围从而易于解决。当然,若管理不善,这种办法不会奏效。但是至少旧问题被隔离开来,它们不会挡道。
看起来我们还有另外一场“增量改革”——中美关系的增量改革。两国有太多的新事情可以去做,而且世界也期望他们去做。他们应该共同努力搁置旧问题,不要让它们阻碍新事业的前进。这并不是回避旧问题。相反,这是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如果两国不立即采取共同行动应对环境污染,制定共同的行业标准,引领新技术,发展绿色工业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从而更有益地帮助国际社会;那么双方将犯下更大的错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可以否决这些人类的基本需求。
批评总会存在。中国即便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投资基金和工业公司。但是,依然有人会说国企改革是一场失败,是贱卖公共资产,是腐败的根源,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当两国不断谈论中美关系时,我们可以看到期间互相的小打小闹即使不让人烦,也够人累。只是一种困扰永远存在,即在这个问题上双方互相对立的评论——我们还是泰然处之吧。(中国日报评论员 张晓刚 编译 张旺斌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