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7月8日评论版头条文章:7月8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出席在意大利举行的八国集团(G8)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
会议期间各方将主要围绕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复苏、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际贸易、发展特别是非洲发展等问题充分交流看法。中国希望同各方一道推动今年对话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一是在二十国集团(G20)两次峰会的基础上,就合作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发出强有力信号;二是促进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南北之间平等、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三是推动国际社会关注金融危机对发展与粮食安全问题的影响,采取行动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面临的实际困难;四是就气候变化和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问题进行协调,为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达成共识,为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突破注入动力。
应对金融危机与气候变化是此次对话会的两大焦点议题。金融危机暴露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弊端,中国希望美元汇率保持稳定并逐步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中国主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应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和合作的主渠道,其他机制可以作为有益的支持与补充,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决反对利用气候变化问题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此次对话会是在国际体系正经历深刻演变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为更好地顺应全球化与多极化两大时代潮流,国际社会应群策群力,共同改革多边机制,大力强化全球治理,尽快建立起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高科技与国际经济交往为主要驱动力的全球化加速发展,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随之凸显,其无序与盲目发展导致各类全球性挑战急剧增加,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气候变化、核武器与导弹扩散、恐怖主义、重大疫情、网络安全、海盗猖獗、毒品走私、人口偷渡、重大自然灾难、“失败国家”等“问题单子”不断加长,各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性挑战,应逐步超越单个国家的个体利益,共同谋求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自觉走向多边主义与全球治理。
与此同时,国际格局多极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特别是金融危机使美国霸权受到重创,欧盟与日本也深受其害,中国、印度与巴西等新兴大国加速脱颖而出,危机后的世界涌现出七大力量中心,按综合实力大小排序依次为: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巴西,冷战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现已演变为“一超六强”,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六强”中新兴大国就占了四席。
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与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西方主导的众多国际机制的局限性不断暴露。作为最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由于新兴大国缺乏发言权与决策权,以至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应对乏力、明显失职;而作为全球治理重要模式的八国集团及其与发展中五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对话会(“8+5”),也由于西方七国与俄罗斯及发展中五国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以至影响力不断下降。
与西方主导的国际机制不同程度“失灵”形成鲜明对照,那些包括了发展中新兴大国、成员之间地位更为平等、规模适中、效率更高的新多边机制展现出勃勃生机,二十国集团(G20)系列峰会在金融危机之后异军突起、其影响力渐已赶超八国集团及其与发展中五国对话会,而新兴大国之间的对话机制如“金砖四国”(BRIC)峰会也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面对国际机制与全球治理的改革创新,中国总体持开放态度,并着重强调三条原则:一是代表性,要尽可能广泛;二是平等性,要平衡反映发展中成员和发达成员关切,赋予他们同等的发言权;三是实效性,要致力于解决问题,避免空谈。
总之,面对国际机制大调整与全球权势大转移,中国将不断加强多边外交,坚守自身的发展中大国定位,积极参与、多管齐下、从容周旋,不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新秩序。(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向阳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