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知春里附近的一座写字楼里,一家中关村科技企业负责人正在讲解大数据能给企业客户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精准营销体验。然而,“培训课”台下坐着的既不是客户,也不是公司员工,而是4名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的专利审查员。接下来的4天,这些专利审查员将办公桌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搬进了企业,为企业创新“零距离”服务。
专利审查员一线“补课”
“大家知道吗?中国网民最喜欢网上购物的时间不是晚上,而是每天下班前,他们在睡前最爱做的是看视频;52%的消费者访问网站4到6次后才会下单——这些全是5亿多网民大数据分析的结果。除此之外,我们能根据每个网页像素上用户鼠标点击的频次制作出关注热度图,告诉客户点击了网页上哪个部位的网民最终购买了商品。”国双科技高级商务拓展总监许云在台上讲述大数据的神奇,而台下,王雪莲和她的三位同事有的正听得入神,有的奋笔疾书在本子上记录。
“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的技术出现,‘补课’是必然的。”王雪莲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计算机二处的一名专利审查员。尽管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高材生,她却仍像个高中生一样坐在台下认真“听讲”。
当企业提交一份专利申请文件,并走完交费、初审合格等一系列流程,进入实质审核阶段后,王雪莲的工作首先是要仔细审读企业的专利申请材料,理解企业所要申请保护的是什么,然后再进行专利有效性检索,查询有无已经进行授权的类似技术。
“有的技术领域平常接触较多,很快就能理解;有的则是刚兴起的新技术领域,需要做足功课才能完全理解关键技术点。”王雪莲说。
2012年5月,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启动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专利审查员开始分批入驻企业,针对细分领域进行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增强技术储备。根据规定,要想成为审查员实践基地,成为审查员们一线“补课”的课堂,入选单位必须持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近三年年均专利申请量不少于10件,在本行业领域具有先进技术或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等。王雪莲等4名审查员此次入驻的国双科技,就拥有数十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当今热门的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拥有国际领先的解决方案。
“融入式办公”提速专利申请
“哪些主题是可以申请专利的?”“专利申请过程中容易有哪些无效工作?”与王雪莲一起进驻国双科技的另一名专利审查员陈学元,2012年6月就入驻过另一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大方正。他清晰地记得,会议室里,北大方正旗下数字广电、宽带技术、数字出版技术等领域的工程师们,挨个向专利审查员们陈述自己正在从事的技术研究。
工程师们除了埋头做技术,难道还要“分身”涉足专利申请吗?
王雪莲解释,虽然专利申请、文书撰写多由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专业机构辅助完成,一份专利能否顺利高效地申请下来,仍旧与处于技术源头的工程师们对专利技术的理解密不可分。“比如一个企业为自己在某应用软件里集成了一个截图功能而申请专利,他很有可能会收到无法获得专利授权的结果。原因既有可能是技术本身的问题——比如Windows自带工具、QQ等软件都已能够实现截图功能,企业的集成技术本身并没有对现有技术有太大提升;也有可能是技术之外的问题:这个集成技术本身很困难,企业却并没在专利文件里清晰陈述出来。”
除了像海绵一样不断吸取企业的新技术,王雪莲、陈学元等人也将他们在专利审查中专利撰写、审查与答复、专利挖掘、侵权规避等方面的一线经验带给企业——如果专利申请文件里有很多技术人员自定义并缺乏进一步解释的技术名词,行文又生僻难懂,审核时间自然会延长。从进入实质审核到完成专利有效性检索,有的专利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有的却可能要花费一个多星期。
这些面传身授的经验,企业以往只能通过专利实质审核中发放的书面通知中获得,或是在长期的“摸爬滚打”中自己揣摩。“在与审查员们近距离互动沟通中,我们将力争今年有上百件专利申请。”国双科技负责人说。
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负责人介绍,今年将有近100位像王雪莲、陈学元这样的专利审查员入驻中关村企业,推进本市创新驱动发展。据悉,2013年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4122件,同比增长28.8%。预计到2015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将突破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
相关新闻
中关村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本报讯(实习生徐盼)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纪念世界标准日暨全国标准开放服务日活动启动仪式,并宣布批准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关村)。这是首家获批筹建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基地建设由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暨中关村标准创新服务中心承担,筹建期为两年。国家标准委将在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科研、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标准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据悉,基地将在重点企业、产业联盟和专业园区进行标准创新试点,并建立一个囊括中关村团体标准运行管理、专家决策指导、标准化资源综合服务与标准评估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标准创新服务平台。
“标准创新已经成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中关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创制标准411项,其中国际标准37项(立项19项、发布18项)、国家标准299项、行业标准55项、地方标准20项。
本报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