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依靠工人阶级

2014-03-07 14:03:44 来源:中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几天来的小组讨论,“改革”始终是工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在讨论中最频繁出现的词。不论是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还是政府工作报告,“改革”都是贯穿其中的核心词汇。

伴随讨论改革的话题的深入,一些问题也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改革靠什么来推动?如何推进改革才能赢得职工群众最广泛的支持?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为职工做些什么?在这几天的小组讨论中,工会界的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依靠职工尊重劳动 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历程,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背后都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广大职工为了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很多:从技术创新到效率提升、从下岗分流到再度创业,职工为改革做出了很多的牺牲。没有他们的默默付出,改革开放不可能获得今天这样一个局面,“没有广大职工的参与,改革就会变成空谈。”盛明富委员的鲜明观点充分说明了职工在改革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被誉为“2.0版的改革”,同样也离不开广大职工的支持。“无论是在改革、发展还是稳定方面,广大职工队伍应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徐震寰委员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工会界委员的赞同。董秀彬委员认为,“我们的改革不仅是全民族的伟大事业,更应该是广大职工参与的伟大事业”。

然而,当前社会不少职工群众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一切向钱看”的想法影响了很多人特别是新生代的80后90后职工,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全总2012年第七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32%的职工认为工人社会地位有所下降。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新一轮改革的全面深化必然要受到影响。董秀彬委员认为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一个民族不崇尚劳动,不尊重劳动是要出现大问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尊重劳动放到很显著的位置,这是应有之义。”当然,现实情况也还是乐观的,闫克庆委员就认为,“80后90后的年轻员工责任感、主人翁意识还是很强的,我们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发挥他们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起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营造起尊重劳动的氛围,这是真正关系我们民族发展的一个长远大计。也只有如此,改革才有了最坚实的依靠。

维护职工权益 才能赢得职工对改革的支持

要充分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必须要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广大职工的支持。这是工会界委员在讨论中普遍形成的一个共识。

当年的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下岗潮,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国企改革后,大量下岗职工再就业、再创业的过程相当艰辛,至今仍遗留下不少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一轮的改革大潮,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范类似情况的发生,很有必要。

目前我国职工已达3.5亿。让职工对涉及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事项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也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把“依靠”当口号喊、当标签贴,忽视甚至损害职工利益,这样的改革很难让职工认同。

张世平委员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职工对新一轮改革的了解、认知、知情和参与,这个权力必须要保证,不能让职工稀里糊涂。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他们有这样的权力,对改革的过程要有所了解,要知情,要有所参与。”无独有偶,盛明富委员也认为,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改革中显得很重要,“新一轮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企业改制方案,必须要经过职代会讨论。”林淑仪委员也认为,“只有让职工对改革明白、知情,知晓他的意义,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欲支持”。

要做到保证职工对改革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不能光靠企业管理者的自觉,还应该有政府的参与。“我呼吁,在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一定要衡量影响,避免对职工合法利益的侵害。”徐良委员认为,这个问题上也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不仅如此,王秀芳委员还认为,在新一轮的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改革过程中,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国家应该给予重点扶持,“尤其是对这个过程中失业转岗的职工,一定要有资金和政策上的倾斜和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工会界的政协委员们认为,不仅在企业改制的问题上职工要能发言,平时涉及自身权益的一些问题,职工也应该有发言的权力。盛明富委员认为,当前包括国企在内的部分企业,职工去打工,工资多少,福利多少,是企业说了算,职工没有发言权。“就是去菜市场买菜,你卖多少钱,我买多少钱,还有个讨价还价的余地呢”,他总结道:“这是不公道,也是不应该的。”

促进职工发展 要注重“授人以渔”

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尤其是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少企业的职工面临着转岗和重新就业的难题。改革过程中应该如何顾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也是工会界政协委员讨论的热点。

“改革不能全部让职工来买单”,这是委员们讨论时不约而同提到的一个观点。林淑仪委员认为,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少企业面临的转型难题,更多的是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一些失误造成的,“职工是无辜的,不能置他们于不顾”。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前十年的国企改革过程中,下岗职工问题曾是一个涉及广泛而又解决复杂的问题,新一轮的改革,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分流职工的问题,势必难以进行。“一刀切下去,最后把下岗职工当作包袱丢给政府,这样不行”,徐振寰委员认为,必须要加大对这些转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相当一部分是在工矿区,这些企业的员工在拿到补偿金之后再就业和创业是比较艰难的,所以一定要对这些员工进行必要的就业培训,让他们在转岗后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闫克庆委员总结说,“必须要给他们出路,让他们有新的发展,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他们适应新的产业,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而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关注转岗职工的同时,委员们也对企业员工的技能提升也有不少见解。

来自生产一线的邹先荣委员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技术上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通过不断的充实自己,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更好的推动改革和发展。”“提高生产力,既包括技术提升,也包括人的提升。这就要求职工本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学习新的技术,适应企业新的发展需要”,林淑仪委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工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企业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的作用,“只有工会才能准确了解企业和行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


编辑:中文 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