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2014-03-07 11:06:5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百度百家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建设中的东海岛湛江钢铁基地

李波摄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晨鸣纸业生产车间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三墩汉港遗址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城市一角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湛江:海上丝路始发地的新跨越(组图)

  码头

广东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摊开地图,这个地理特征便一目了然;它还拥有的一个历史特征,即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就鲜为外人所知了。前段时间,国内一些沿海城市专家学者合计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居然遗漏了2000多年前最早“开海”的湛江。也许是偏处一隅的缘故,湛江一直远离于世人目光,仿若琼州海峡的波涛,在天涯海角内敛地浅吟低唱。

马年春节假期一过,记者乘了整整4个小时飞机,来到这片南国热土,扑面而来的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充耳所闻的是要马上奋进的强烈呼唤与坚实步伐。市委书记刘小华对记者表示:“早在1984年,湛江即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前几年,又被广东省定位为全国海洋经济示范市和广东对接东盟的桥头堡。现在中央提出要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为我们发挥海洋优势,提升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跨越式发展,争取尽快跻身全国一流城市行列。”

湛江人的港口梦

湛江是一座以港而兴的城市,港口不仅牵系着湛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寄托着湛江人太多的梦想。

从湛江市区驱车一直向南,我们终于来到魂牵梦萦的徐闻县三墩汉港。这里现被辟为一个景区,昔日船帆如林、万商云集的繁华早已烟消云散,只有祭海神台以及当属中国最早的石质航标灯,还在为远逝的历史无声地作证。一条当作景观的木船,停靠在海岸边,仿佛在给人们讲述着悠远的故事。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遂雄心勃勃地谋划要让汉帝国扬威海上,继张骞开辟陆上丝绸之路之后,再辟一条通向东南亚和西域的海上丝绸之路。于是,在距目的地最近的徐闻县三墩港,一时间货积如山,船来船往,大量的丝绸、黄金与土产,由此运往东南亚、缅甸、印度及海湾国家,顺道运回犀角、珠玑、象牙、翡翠……“欲拔贫,诣徐闻”也就成了千古名谚。

三墩港由于泥沙淤积及广州港的兴起,到了唐代便被人们遗弃。而如今湛江市区一带的天然良港禀赋,渐渐受到人们注目。1898年4月22日,法国侵略军在遂溪县码头强行登陆,随后强迫清政府把已占领的广州湾(今改名湛江湾)一带划作法国租界,并且着手兴建码头。我们走进1903年建起的法国公使署旧址,墙上的老照片显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州湾租界区已现自由贸易港的雏形,码头、道路、电力、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相继完成,纺织、爆竹、服装、火柴、制药、铸造等工厂作坊达到上百家,就连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也在此开设了支店。抗战期间,这里曾一度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唯一海上通道。

民国初期,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了要在雷州半岛建设海港的设想。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建立,这一设想即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加以完善并付诸实施。1956年,湛江港作为中国首个自行设计建造的大港正式开港,湛江也由此跨入了新纪元。

此刻,我们就伫立在距市中心不远的宝满港区,雾霭之中的城中楼宇,有如海市蜃楼一般。放眼海湾,虽然寒风飕飕,却是波平浪静。特呈岛、南三岛、东海岛等岛屿,似乎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码头之上,海轮运来的五颜六色的各种矿石和集装箱,或成堆储放,或正装车装船外运。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康广全向我们介绍说,湛江港目前已是我国西南沿海港口群的龙头港和唯一亿吨大港,也是我国中西部和华南地区货物进出口的主通道,在亚太经济圈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康广全说,目前,湛江港港域面积达265平方公里,港内岸线长250公里,是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的3倍。这还不包括徐闻、雷州、遂溪等市域内的海港。湛江港的最大优势,是深水岸线长,有67公里之多,可以同时通航两对30万吨以上的货轮或50万吨级油轮。仅湛江港集团经营的调顺岛、霞海、霞山3个港区,就有万吨级泊位25个,其中包括全国最大的30万吨级陆岸原油码头、华南地区最大的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和亚洲地区最深的30万吨级航道。湛江港还有“大油泵”之称,通过四通八达的油管,日日夜夜源源不断地把原油与成品油输往百里千里之外的茂名、北海、昆明及珠三角,连接着西南、粤西乃至珠三角的很多炼油厂、加油站,维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

湛江人早就着手利用天然良港的地缘优势与运输之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建起国家级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临港物流园区,兴办依托港口的服务性产业,做到港城互动发展。

当今,原油、铁矿石、煤炭和集装箱,占国际货运量的70%以上,而湛江已经具备能与国际货运趋势相适应的大型化、专业化码头。“宝钢目前正在东海岛建设的钢铁基地,可用30万吨大船把铁矿石等原料直接运到厂区边上的自备码头,用皮带机打到料场,送上高炉。”康广全补充说。

“湛江港被称为天然良港,还有一个难得的优势,就是永远不会淤积。港外因有4个岛屿拱卫,常年风平浪静,连防波堤都不用建。港区海水涨潮时,流速为3海里,退潮时为3.8海里,可以自动把泥沙带走,航道因此越来越深,而且几乎不需要疏浚。”康广全边说边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规划图,指着上面的几块区域说:“我们准备将宝满港区向南推进4.2公里,扩充集装箱码头;另在霞山港区建设一个40万吨级的码头。照现有规划建设,到2017年,包括徐闻、雷州、遂溪港区的整个湛江港,吞吐量可由现在的1.8亿吨增加到3亿吨以上,与青岛港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当,重新进入中国十大港口行列!”

我们不止一次听到湛江人爱拿自己这座滨海城市与青岛对比。原来,1960年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视察湛江,以赞叹的口气说了8个字:“北有青岛,南有湛江”。当时,湛江港的吞吐量与青岛港基本持平,两市经济发展水平也几乎在一个水平线上。可如今,青岛的经济总量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增长了190倍,在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排名中,位居第四,已经跻身全国一流城市行列。而湛江,人均生产总值还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70%,经济总量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在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排名第11位之后。追赶青岛,追赶一流,不知有多少湛江人怀此梦想?

湛江市,从湛江港走来。圆梦,也是从湛江港起步。

湛江人的工业梦

外地人来到湛江,第一眼会看到漫山遍野种植的热带水果。这里是全国数得着的红橙之乡、香蕉之乡、菠萝之乡。再到市场转转,更会由衷地赞叹:湛江人真有口福。傍晚时分,我们走进霞山海产品交易市场。各种刚从大海捕捞上来的鱼、虾、蟹、贝等,有的活蹦乱跳,有的被冻成块,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又垂涎欲滴。据说这里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全国市场70%的对虾及大量海产品,都是从这里运过去的。

湛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并且一直以大农业、大渔业遐迩闻名。去年农业总产值达到了664亿元,比上年增长6.3%,农业渔业生产水平还在不断提高。然而,湛江人并没有陶醉在“海水煮海鲜”的独特美味之中。如何尽快跻身于国内一流城市行列,才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目标决定作为:2012年,湛江提出了5年崛起的近期目标。

思路决定出路: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的发展路径。

项目决定崛起:围绕“三大产业航母”、“五大产业集群”,打造湛江经济升级版。

哪三大产业航母?就是大钢铁、大石化、大纸业;所谓五大产业集群,即发展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新海洋。这个“三”和“五”一相加,有望带来5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到2017年,带动湛江生产总值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推动湛江经济发展水平跃升至全国平均水平。

当人们开始以几分怀疑的目光看待GDP,当全国钢铁工业产能严重过剩,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成为众矢之的的当下,湛江要上大钢铁,不禁让人心生疑虑。

湛江市市长王中丙从政之前读过钢铁冶金专业博士研究生,对于宝钢历经20年风风雨雨,终于选址投资湛江的原因心知肚明。其实早在1993年,当时的冶金部即把湛江规划为大型钢厂选址。2003年,宝钢开始筹划产业转型时,自然也把目光投向湛江的东海岛。“以前,产业的发展是依托资源,哪里有原材料,就在哪里建厂。过去建成的武钢、攀枝花钢厂等都是如此。后来与国际接轨,生产路径便发生了变化,由原材料依赖变为交通依赖,所以当今世界上新建的大钢厂、大石化企业都在海边。湛江是中国大陆最靠近国际主航线的一个港口,也是我国沿海通向东南亚、非洲、欧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口岸。宝钢算过账,在湛江建厂生产钢材,如果现有成本固定,比在上海生产,每吨可节省成本200元左右。”

如今规划建设的湛江钢铁产业集聚区,总面积达47平方公里,其中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占地17平方公里,另外还有30平方公里的钢铁配套产业园,还要规划建设雷州、遂溪、廉江、吴川4个钢铁配套产业延伸区。这个产业集群能够“逆势”而为,其实势在必然。

王中丙说,我国钢铁工业目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全国布局不合理,二是无序发展。全国钢铁生产呈北重南轻,而钢铁消费却是北轻南重。广东一年要消费钢材5500万吨,但自给率相当低。为了引进宝钢这个环保循环经济的窗口企业,广东省还压缩了本省钢厂1600万吨的产能,以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

难怪马年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朱小丹省长即乘飞机到达湛江,在机场匆匆吃过盒饭,便直奔东海岛宝钢项目基地。他在项目现场指挥部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湛江钢铁项目既是广东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也是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所起的作用绝不仅仅限于钢铁产业本身,而且关系到广东今后的发展后劲。”

我们登上东海岛的日子,一场寒流由北方袭来,大风吹得我们身上直打寒噤。可宝钢项目工地上车来车往,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座投资32亿元、国内最大的球团厂,已经建成投产,炼钢、热轧、连铸、自备电厂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明年一号高炉即可投产,全部项目建成后,可以达到920万吨铁、1000万吨粗钢、938万吨钢材的生产规模,其中主要是进口替代产品。

东海岛有286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五大岛。湛江“三大产业航母”的主体,都安排在岛上建设。中石化与科威特合资建设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与宝钢项目毗邻而建,2016年投产后,可以年产1500万吨油品和100万吨乙烯,并将在附近建起30平方公里的配套石化工业园区,用于投资发展乙烯、丙烯、精细化工、有机原料、合成材料、包装新材料等石化配套产业。此外,首期投资150亿元的湛江晨鸣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的一期工程,几年前就已投产,二期工程正在启动,有望形成林浆纸设备制造、生产服务、物流、印刷、包装以及特种纸产品等一大批产业。

东海岛的未来令人感奋,可我们眼下最感兴趣的,是宝钢项目与中科炼化项目的“循环经济示范”。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叶文新给我们展开了一幅钢厂与炼化厂的“耦合体系”简图:两家工厂一墙之隔,无数条管道互通互联。我们好不容易从图上看出了个大概:钢厂高炉产生的余热、煤气、尘泥,或被炼化厂用作能源,或用于加工化工产品,或制成建材;炼化厂多余的有机废物、废旧塑料等,又成为了钢厂的高炉燃料。大量废气、废渣,就这么化为无形,转变为财富。谁不为如此独一无二的循环经济叫好!

我们知道,东海岛有全长28公里堪称中国之最的沙滩,在岛上开发旅游,也已纳入发展规划。这对在岛上大力打造产业航母,又增大了环保的压力。

“湛江在开创大工业时代中,怎样保证生态环境不受影响呢?”记者在访问市委书记刘小华时,提出了这个被人重复过多次但又为世人关切的问题。

“对湛江来讲,不发展工业,就没有出路。但是乱发展工业,把湛江良好的生态环境破坏了,将是死路。我们常讲,把湛江的经济蛋糕做大,工业做强,还不是真本事。真本事是工业发展了,蓝天白云碧水也保护了,这才是科学发展。湛江有信心走出完全有别于先污染后发展的路子。”刘小华书记坚定地表示。

湛江人的宜居梦

湛江这个地名,其实出现很晚。1945年8月,广州湾租地条约被废,广州湾又回到人民怀抱,时任吴川县县长的李月恒受命担任广州湾市政筹备处主任,并且负责主持给脚下这片土地取个新的名称。有着深厚国学功底的李月恒,为此搜古索今,绞尽脑汁。广州湾一带,古代有椹川之称,不过当地滨海临江,水才是永恒的主题和意境。不如将“椹”改作“湛”,“川”易为“江”。晋人谢混不是有诗曰:“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么?诗中描绘的洁净、空灵、天人合一的境界,与身边湛蓝的天、湛蓝的海,何其相似乃尔!“湛江”—这个令人拍手叫绝的新地名,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湛江大部分处于雷州半岛,历史赋予这座城市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大自然更给了它无与伦比的绿色禀赋。海在城中,城海交融,是湛江的最大亮色。一些住在海边的居民,一出家门走几步就能下海。全市拥有长达1556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10。140多个岛屿如同珍珠般镶嵌在海湾边上,更使这个与美国夏威夷纬度相当的城市,具有成为中国最优滨海旅游度假胜地的发展潜质。近些年来,湛江市区不断地扩充绿地,遍植岭南佳果与热带植物,开辟大型主题公园27个,小游园绿地59处,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如今,市民无论家住市区何处,步行出门,10至15分钟内,准能来到一处花园。更让市民骄傲的,是当地空气常年保持清新,是全国少有的无“霾”之地和养生半岛。“湛江的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前三位。”刘小华书记底气十足地对我们介绍说。

“从严冬的北京,骤然来到浓绿扑人的湛江市,一种温暖新奇的感觉,立刻把我们裹住了。”文学大师冰心在其作品《湛江十日》中的这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我们此行的感受。而马年春节期间从外地归来的湛江游子,更是强烈地感觉到,家乡变得更加宜居了。有位“老湛江”在微博中感叹道:“围着湛江兜一圈,突然间发现我不是湛江人。这里变化很多,很漂亮,已是一个宜住海滨城市。”

现在来湛江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当地合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宏大气势和快捷行动。

从展示城市地貌的沙盘上看得很清楚:湛江主城区,为“一湾两岸”。西岸是老城区,湛江湾对面的东岸开发较晚一些。由西岸过长达数公里的海湾大桥,便来到海东新区。这个首期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的区域,正被当作湛江新城区建设的代表作,被列为广东省4个扩容提质的城市新区之一。一过桥,一座兴建中的奥林匹克中心,便立于眼前。这座现代化的奥林匹克中心,包括一个拥有4.2万个座位的大型体育场和3个小一些的场馆,已经封顶,很快就能建成,今年晚些时候准备在此举办全国海洋大会,明年10月举办全省运动会。场馆的外型为贝壳状,与周边海湾海岛及蓝天白云相当协调。“我们的规划设计理念,是要让新区显示出海洋文化特征,建设标准是向青岛、厦门、深圳等一流沿海城市看齐。”海东新区管委会筹建处常务副主任谢伍介绍说。

谢伍领着我们来到一处高地,指着一大片在过去的虾塘上平整出的红色土地,一一介绍道,哪里将建金融商务区,用于重点引进从事金融业的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哪片作为科技研发产业中心集聚区,设立海洋产业示范基地、先进制造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园和产学研合作园区。南调河两岸将辟为风情商业街,引进体现亚热带滨海风光和本土文化,集旅游观光、休闲、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项目。“新区的地下管线将统一布设,容易引起居民讨厌的加油站、变电站、垃圾站等市政设施,安排在一个角落,居民在自己家里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绿地和海岸线,出门不用几分钟,就能走进公园。我们一定要把海东新区打造成生态型滨海宜居新城,湛江最亮丽的城市新名片。”

把部分生产岸线改造成生活岸线,是湛江市近年的又一个大手笔。在东岸,生活岸线将从石门大桥一直延展至20公里外的麻斜街军港,沿途正在建设或已经建成海岸风情小镇、海洋湿地公园、国际游艇养生区、南三岛滨海旅游区、特呈岛等旅游景区与设施。西岸老城区是湛江城市发轫地,也是湛江梦的开始之地,过去沿着海岸兴建了不少港口、码头和工厂。市委、市政府作出决定,要在这一带还海于城,还岸于民,还景于自然。于是不断加快生产功能的腾退,拆掉港口码头,迁走工厂,打造33公里长的黄金岸线,沿线新建或完善水上运动中心、中央商务区、法式风情街、渔人码头、南珠广场、海滨浴场。这条岸线的终点,过去是湛江港的作业区,是湛江建港时打下第一根桩的地方,因此被称作城市的原点。湛江决定在此兴建原点广场,规划面积达200公顷,由保利集团负责开发。工程共分三期,建成后,这里将会崛起大型广场、游艇码头、住宅及创业园,将成为西海岸风景线中最亮丽的节点。

湛江人的跨越梦

湛江美好的未来,已经一点点地展现在湛江人的面前,更一步步地体现在湛江人的行动之中。

近些年,湛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市经济总量、投资、财政、外贸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据统计,全市生产总值1983年是22.92亿元,2013年达到2060亿元,年均增长11.4%;人均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499元,增加到2013年的28700元,增长12.6倍,年均增幅9.1%。30年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673元增加到22371元,年均增长12.4%。

尽管如此,湛江还是赶不过30年前可以平起平坐的青岛,更不用说相隔不远的珠三角。“湛江以前越开发排位越靠后,原因就是开放城市不开放。市场不开放导致观念不开放,观念不开放又导致市场不开放。就像一滩水没有流动,没有跟外界交换,永远在原地流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以及各种生产要素没有在湛江形成竞争。”王中丙市长深有感触地对我们说,近年来,湛江开放市场,重点引进一大批有实力的央企、国企和民企,人们不仅不反感,不抵制,而且个个都受到欢迎。这说明湛江的城市文化有着开放的基因和底蕴。

“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不怕没有机遇,就怕错失机遇。”湛江人把这句警句写在城市醒目的位置,也把自己走过弯路后的警醒铭记于心。

100多年前,外国侵略者在这里开始实行了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留给湛江人的是屈辱;100多年后,一批批中国军舰从这里启程前往亚丁湾护航,带给湛江人的是自豪。而湛江人更要用自己的奋起让世界看到,在中国的环北部湾地区,又出现一座国际一流的海滨城市,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型魅力城市。要让世人看到,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个什么样子!

时不我待。正当湛江市委、市政府于2012年确定了雄心勃勃的“五年崛起”目标之时,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也终于再次眷顾湛江。

由于经济发展的梯次规律使然,在全国居于前列的广东省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从珠三角一带,向湛江等边缘地区延续,由江河经济,向海洋经济延伸。基于此,广东省委、省政府开始加快实施粤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对湛江的发展既寄予厚望,又给予政策、项目等倾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宝钢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基地以及林浆纸一体化重点工程项目,在东海岛全面摆开了战场。未来三四年内,仅这几个大型工业项目的相继投产及逐步完善,便可带动湛江经济总量翻番,实现跨越式发展。湛江人埋藏心底已久的跨越梦,即将可以实现了。

更令湛江人振奋的是,前不久,国家领导人着眼于中国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需求以及丝绸之路沿途国家的共同发展需要,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00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湛江起航;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湛江更要主动作为。”刘小华书记激动地说。

在此方面,湛江其实已在谋定而动,合力而为。

正在建设中的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便是其中的一个大动作。此产业园所在地,原为奋勇华侨农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安置过东南亚13个国家或地区的归侨,积累了丰富的侨界资源。现在,湛江将它定位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集工作、生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区域示范新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业合作先行先试区”,且与东海岛并列为5年崛起新的增长极。

我们驱车来到位于雷州半岛的奋勇东盟产业园,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承光等人,在正待开发的红土地上,给我们展示了由国际一流规划机构—新加坡裕廊国际公司设计的园区规划图。总面积138平方公里的园区,基本上是“三分天下”:1/3为工业和物流用地,1/3为居住用地,剩下1/3主要为绿地。一座承载着当地归侨百般回忆和千种思绪的东南亚风情小镇,也将在这里落户。目前,恢弘的规划已经部分化作现实。广东南国药业、五州电子、隆都食品、新奥燃气等知名企业,在园区建设的新厂房已经拔地而起,年内即可投产。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今年5月亦可投入使用。作为湛江招大商引大资的又一个平台,奋勇产业园已经受到东盟国家及其他海内外客商的关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发展新海洋、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的理想之地,也将成为北部湾面向东盟国家的一个重要桥头堡。

参与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必须建立开放型的经济新体制。湛江开放的目光不仅仅投向东盟国家,而且远射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整个世界。从市委、市政府正在酝酿兴建的中欧产业园,人们就能看出端倪:在巩固拓展与东盟国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重点瞄准欧美发达国家,引进一批关联度高、投资量大、带动性强的大型产业项目,吸引更多央企、省企、跨国公司和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工艺领先、生产清洁、节能降耗、生态优良的产业,建立和世界接轨的现代临港产业体系,将成为湛江今后的主要发展路径。

既要经济崛起,也要蓝天白云。湛江发展大工业,不仅想方设法保护好生态,保护好环境,而且还要利用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目前,湛江的景区景点不少,但大多是湛江人游湛江,市区居然见不到休闲度假式酒店。湛江有那么好的空气绿野,有那么多的海岛海湾,应当成为旅游度假天堂。目前,旅游硬件设施薄弱,是外地人、外国人来得少的主要原因。据此,湛江在两年前即制定出了开发“五岛一湾”的旅游规划。至今,湛江湾已投资3亿元作了整治,清理违法养殖,重现碧水清波。特呈岛等处也作了初步开发,南三岛、东海岛的旅游开发正着手规划。在徐闻县曲界镇龙门村周边,已在着手再造万亩热带雨林。这里密林层叠、飞禽走兽的原始森林奇观一旦得到恢复,该对游人产生多大的吸引力?

湛江以往的落后,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有关。为了彻底改变这个落后面貌,湛江大力加快交通建设,正在市域内规划建设“三环”,即要实现市区成环、湾区成环、半岛成环。此外,逐步实现市外通高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快速,跨海通隧道。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支持下,广(深)湛高速铁路有望在2017年贯通,从而促使湛江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此外,国际机场若能立项,有望在2015年开工建设,2017年建成,突破目前湛江旧机场运量过小的瓶颈。

“今年我们还要组建远洋捕捞船队。过去我们的渔船最远走到西沙,这次将会到达南沙。中国的海疆在哪里,我们的渔船就抵达哪里。”王中丙市长说。

“党中央提出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对湛江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新的发展机遇,主动作为,跟上国家步伐。”刘小华书记说。

参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战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地的湛江,又开始了新的征程;怀着跨越梦的湛江人,也在以自己的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任重道远。湛江人还在加倍努力。

本版图片由湛江市委宣传部、湛江政府网、湛江旅游网提供 薄云制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精彩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