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美国制造”如何打败“中国制造”

2013-06-20 17:10:52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6月18日文章】题:漆刷制造商对于如何打败中国都知道些什么(作者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金钱星球》节目联合创始人亚当·戴维森)

本月早些时候,我参观了伊斯雷尔·基施纳位于布朗克斯的漆刷厂。其间,对于这家工厂还在经营,我一直感到很好奇。在很多的日子里,基施纳也有这种感觉。基施纳现年69岁,是位精力充沛又可爱的老人,说起他那老掉牙的设备(清洗猪鬃的机器“可能有100岁了”)和中国制造商如何越来越多地抢走他的生意,他玩笑不断。当把我介绍给手下的优秀刷子制造工、墨西哥移民费尔明·希尔后,基施纳递给了我一把木柄猪鬃刷子。

这种刷子中国制造商卖30美分。如果他自己制造这种刷子,成本要高出很多。

很久以前,中国制造商对美国纺织品、服装、玩具和电子行业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刷子产业遭到的破坏来得很慢。刷子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很多中国制造商认为费尽周折去搞这个产业实在有些不值。数十年间,中国在主要种类(牙刷、扫帚、拖把和漆刷)上落在了后面,仅在产业链的最低端即猪鬃提取方面占主导地位。

2007年美国楼市崩溃,随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结果表明这对中国的刷子出口而言是件好事。由于建筑业业务大减,就业岗位数量大幅下降,需要漆刷的人没有以前那样多了。确实需要这些东西的人选择了廉价进口货,不愿使用比较昂贵的美国货。能从便宜货中多赚一把的零售商抓住了销售这些货物的机会。目前,每个从事这一行的人都不得不打败中国人。

对美国制造业而言,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奇怪的是,美国仍有超过200家刷子、扫帚和拖把制造商。为了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这些公司采取了两项策略:改变一切,且始终如此,或者一切都保持一成不变。基施纳就什么都没变。他沿用了50年前父亲制造刷子的方法,使用的机器有很多也是父亲用过的。

他告诉我,他坚持沿用老方法是因为与玩具和T恤不同,刷子产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于不仅重视价格而且也重视质量的专业人员。

格雷科是一家面向专业房屋油漆工的刷子公司,该公司经营者迈克尔·沃尔夫告诉我,他的客户每次干活前需要知道,每把刷子的每一根猪鬃是否都很结实。哪怕有一根猪鬃脱落粘在墙上,油漆工的声誉就有可能受损,而这反过来也可能影响到沃尔夫的声誉。沃尔夫说,他可以以便宜25美分到1美元的价格购买中国制造的刷子,但他从来拿不准会拿到什么货,有些订货粗制滥造。所以,格雷科只与沃尔夫了解的公司开展业务。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欧叶)

 

相关报道


编辑:中文国际实习3 标签: 美国经济 刷子 猪鬃 制造商 打败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