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韩国人对比中美大学教育的不同

2013-06-13 17:26:30 来源:新华国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理解了这种担忧,就能够理解近日中国政府为什么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中国媒体的说法,这是为“鼓励青年教师们建立起对中国发展道路更坚定的信心,让爱国主义在高校里进一步发扬光大。”可以看出,这是中国当局的一种“防范措施”。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外部信息比以前更容易进入中国,这对批判精神活跃的大学青年教师极具感染力。如果大学青年教师政治思想不符合中国国情,他们作为大学老师的角色也会影响中国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不过,从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样的做法很难理解。中国一方面越来越成为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跟国际社会融合;另一方面,却总在试图建立一层安全保护膜,就像“围城”一样保护中国大学生,防止他们受到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了有效地开展这样的工作,他们专门对大学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教育,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思想工程师”。

中国古典名著《大学》强调了一个人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更应如此。中国古人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仁者,以天下为心,而无所谓一己之偏见。无论个人还是国家,离开了“天下”都无法很好地发展。中国摆脱了“百年屈辱的历史”之后,正在恢复它“平天下”、“兼济天下”的国际领先地位。去年中共“十八大”也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自信则是源于包容、开放、创新的大度器量,更源于能够平和地面对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健康心态。而这些正是大学应该鼓励学生培养的品德。

美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放心态,中国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的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包装的“围城心态”。哈佛校长告诉毕业生,你们要“改变世界!”北大校长告诉学生,你们要“服务国家战略。”前者的舞台是世界,后者的舞台是国家。那么,培养什么样的心态更能符合中国传统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呢?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欧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中文国际实习3 标签: 大学 大学青年 大学教育 教育方式 教育传统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