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企业战略专家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Robert Lawrence Kuhn)在19日的英文《中国日报》上发表文章,分析了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临的各种挑战,全文如下:
中国该怎样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随着中国新领导集体完成交接,以习近平和李克强为首的新一代领导人走上历史舞台,值此时刻,让我们描述一下中国未来的伟大愿景并例数它面对的艰巨挑战吧。
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中等富裕(小康)社会,让农村和城市公民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可以享受较高的生活水平。这个目标包括:到2020年,2010年的人均GDP将增长一倍(达到人均10000美元),到2030年完成城市化(10亿人成为城市居民,将占中国人口的四分之三),实现现代化(中国在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均成为世界的领导者),提升发展中国的文明和文化(使中国参与到人类文明努力的各个领域)。
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面对许多挑战。在本文中,我列举出35项主要挑战(实际还有更多)并把它们分为五大类,以便全球读者能够理解这些挑战涉及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评估其难度和进展。
社会与经济
经济差异和社会差异。在三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全世界最平等的国家(虽然是均贫社会)变成全世界最不平等的国家(虽然脱贫人口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目前,中国人的贫富差距高于印度和美国。农民需要更高收入和更好的社会服务。城市劳动者需要提高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限制农民工接受医疗和教育的户籍制度(户口)已经难以为继,正成为妨碍稳定的因素。
宏观经济转型。 中国必须转变成为消费者驱动的经济,更多地靠人民享受更高的生活水平来拉动经济发展,更少地依赖政府支持的固定投资和不可持续的进出口顺差。
微观经济转型。中国旧的经济模式:低成本、廉价劳力和装配型制造推动中国实现了世人瞩目的发展,但如今,这一模式已经进入历史周期的尾声。为了支付工人更高工资,中国企业必须获得更高的毛利,这需要他们通过提升科技含量产生更高的附加效益。(建立高毛利企业比建立以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企业难度大得多。)
市场与政府。如何优化配置中国的资源?市场在哪些方面更有效,政府又在哪些方面更擅长?今天,妨碍理性分析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既得利益。(大部分经济学家赞成市场机制,而抵制改革的论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市场的力量会扩大社会差异;市场经济更容易受到像2008-2009年金融风暴的影响;强势政府能够保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国有企业。中国规模巨大、掌握诸多资源的国有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它们应享有什么样的垄断力量?有些人认为,作为社会主义的象征,国有企业是政府控制的堡垒。还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是改革的障碍和对生产力的限制。
资源分配。怎样优化资源在各个领域的配置?如何在工业、农业、消费、医疗、教育、科学、军事防御和文化上做出相应的投入?
金融雄心。中国有意以上海为世界金融中心成为世界主要金融大国。为此目标,应该如何推进外汇汇率改革?如何使人民币自由兑换并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利率改革。如何允许市场在利率调整中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因为政府控制利率,大银行(从公民手里)借入和(向企业)借出资金的差价可以产生高额利润。
污染和环境保护。怎样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环境行动主义在中国正变得日渐活跃。事实上,许多群体事件正是因为污染导致的。
可持续发展。中国如何减轻对外国石油和其他进口资源的依赖?怎样确保居民消费和工业有充足的用水?
人口动态。在中国,什么才是最佳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在什么时候修改或终止独生子女政策?中国最理想的人口该是多少?
知识产权。如何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提振法制、刺激创新和发明?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