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3月14日文章,原题:北京志在传出更积极的信号北京将大力推行公共外交,因为中国领导人担心其外交举措已引起国内外的误解。其他国家感觉中国咄咄逼人,国内民众则认为中国对外软弱,这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于去年12月成立的背后推动力之一。该协会是中国政府支持的非营利组织,会长是前外交部长李肇星。
目前,中国的公共外交并非主要针对外国,而是越来越侧重于对政治问题越发畅所欲言的国内民众。“随着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国,我们必须确保民众能准确理解强国的含义。”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马振岗表示,“让民众正确理解中国的外交方针需要下番功夫。”
为推广“和平崛起”形象和软实力,中国在海外设立孔子学院并扩大国家媒体覆盖范围。但在国内,有民众对本国外交感到沮丧,当北京卷入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领土争端时更是如此。有些民众甚至反对北京通过对话手段解决争端。许多人利用社交媒体敦促北京对外更加强硬,一些人则声称外交部“太软”,因为外交部力求克制并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公众希望我们的外交官保持强硬姿态,但当务之急并非中国是否应该强硬,而是我们能否实现外交政策目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贾秀东称,“通过公共外交,外交部应该向公众解释我们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在清华大学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庆安看来,中国官员不应指望这些行动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北京对新兴市场的兴趣与日俱增,中国应开始集中精力加强与这些市场的关系。马振岗认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仍在制订长期计划,外交人员将继续尽力与公众进行沟通。
马振岗表示,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将继续开展对外活动,包括推广中国文化的项目。“我们看到外媒有很多关于中国的评论,但其中一些是不客观、不准确的。”他说,“这就需要我们做工作,让世界看到中国真正的形象。”(作者吴国义,王会聪译)